中医杂谈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放化疗后左
2021-7-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60912/4960236.html
导读:肿瘤是一个综合征,其病变不仅包括癌变细胞在局部的恶性增殖而形成的癌体对机体的作用,而且在全身引起了一系列的病变,形成肿瘤的并发症,针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医中药在治疗肿瘤并发症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详解了中医治疗一例肺癌骨转移,放化疗后恶液质,左前臂毛细淋巴管堵塞水肿的患者。
病案尚某,男,55岁。初诊,年1月23日。
主诉:咳嗽胸痛伴咯血1次。
现病史:患者近4月经常性咳嗽,胸闷气短。胸痛向左肩背部放散,未予特殊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史。由于咯血1次,咯血量约为30毫升,去医院急诊科救治。
辅助检查:入院X线发现右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MRI、CT检查提示右肺肿块(5x6cm)考虑癌变,支气管镜病理活检为中分化腺癌。同位素扫描发现骨转移(骶椎、胸椎、颈椎)。医院住院治疗,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2周后恶心呕吐,遂停止化疗,给予中等剂量放射治疗三次,由于患者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放化疗,患者家属决定放弃治疗,遂出院治疗。
患者肺癌骨转移,化疗放疗三次后患者左手臂、颈部肿胀不遂,皮肤发黑发硬。查体:颈部左侧淋巴结肿大,左前臂、颈部水肿,皮肤发黑,消瘦。
刻下症:患者恶心呕吐,乏力出汗,骨头疼痛。咳痰粘稠伴有血丝,极度疲乏,食欲不振,盗汗乏力。舌质红,苔白腻少津,口干不欲饮,脉沉细。
目前诊断:肺癌骨转移,放化疗后恶液质。临床分期:T1N1M3.中医辨证属放化疗后气阴两虚,阳虚寒凝,痰凝血瘀。骨转移疼痛,依靠止痛剂缓解疼痛。病情已至晚期,恶液质,体质差,再不能进行放化疗等抗癌治疗。以兰州方加减治疗。
拟方:北沙参15g,太子参15g,潞党参15g,人参须15g,生地12g,山药10g,山萸肉30g,茯苓10g,丹皮6g,泽泻10g,丹参30g,黄芪30g,桂枝10g,白芍30g,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浮小麦30g,麦冬10g,五味子3g,乌梅6g,鱼腥草15g,汉三七3g(分冲),代赭石15g,生龙牡各15g,川草乌各15g(先煎1小时)、细辛15g(先煎1小时)、马钱子1个(油炸)、雷公藤去皮20g(先煎1小时)。水煎服,二日一剂,7剂。
二诊,年1月7日。服药后咯血减少,出汗乏力减轻,左前臂水肿减轻。骨疼痛明显减轻。喉中有粘痰咯不出,小便少,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燥少津,口干不欲饮,脉沉细。上方加去乌梅、鱼腥草、代赭石、加浙贝母、元参、大黄各10g以化痰通便。7剂。
三诊,年1月25日。患者自服用中药以来精神食纳明显好转,骨骼疼痛明显减轻,未服用止痛药。以兰州方加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苏杏散加减,配合裴氏生血颗粒,坚持服药1年余,病情好转,CT检查肺部肿瘤缩小(2x2cm),临床症状减少,目前仍在服药治疗中。
按语患者由于肺癌骨转移,放化疗后出现毒副作用,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血象低,左前臂毛细淋巴管堵塞水肿。均属气阴两虚,阳虚寒凝,痰凝血瘀,兰州方中以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补肾阴,以补骨生髓;人参须、太子参、北沙参、潞党参四参以补气养血;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安脏腑阴阳之失调;生脉饮益气养阴;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心神安则血安。左手臂、颈部肿胀不遂,皮肤发黑发硬乃阳虚寒凝,水湿停留,以桂枝、甘草、生姜、黄芪、潞党参、太子参健脾温阳化湿,水患自去。汉三七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使浮肿减轻。
应用兰州方治疗肿瘤是裴正学教授提出的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之一。第一阶段,以兰州方扶正固本。乌梅、鱼腥草、汉三七、代赭石、生龙牡重镇降逆,清热止血,标本兼治。川草乌、细辛、马钱子、雷公藤等有毒猛药,先煎1小时,取性存用,祛风止痛,使转移癌骨性疼痛得以缓解。癌性疼痛、肺部咯血、体虚乏力盗汗等临床症状好转,患者有信心治疗,为治疗赢得了先机,挽救了生命。第二阶段,扶正固本和培土生金相结合,以兰州方、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苏杏散加减,配合裴氏生血颗粒,长期服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固本以抗癌,达到了预期的疗效,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是裴正学教授治疗肿瘤的主要思想。
裴正学教授简介: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高徒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医院首席专家。擅长治疗肿瘤、血液病及疑难杂症。
作者简介:展文国,男,副主任医师,师承裴正学教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
编审:彭家大小姐责任编辑:陈柏材编辑:小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