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不做基因检测直接吃靶向药物治疗

2021-8-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bdfyy999.com/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三种:

第一、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如阿瓦斯汀,学名叫贝伐珠单抗,还有国产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如恩度。

第二、针对EGFR突变的小分子TKI抑制剂,如一代的吉非替尼、达克替尼、厄罗替尼和三代的奥西替尼。

第三、靶向药物是目前最热的,针对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也就是所谓的免疫治疗的药物,是最热门的靶向药物的一种。目前这几种靶向药物在肺癌的治疗当中都非常有效。

靶向药物是子弹,然而肺癌不一定都有“靶子”、基因突变,有“靶子”也可能不同,不同的子弹打击不同的“靶子”,所以不明确肺癌的“靶子”、检测基因的情况下,存在“冒大”“打偏”的情况,也有一定“歪打正着”的可能。

肺癌驱动基因突变最多的是EGFR,大约60%的肺腺癌是阳性,而肺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6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占肺癌85%左右。也就是说确定是肺癌(病理提示恶性未确定类别、或影像高度怀疑时)不检测基因就吃EGFR突变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西替尼等,有效率是85%×60%×60%=30%,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盲吃EGFR靶向药有效率是36%,若确定是肺腺癌盲吃EGFR靶向药有效率是60%。

盲吃是用最有可能的EGFR突变药物,还有一些病人是ALK、ROS1基因融合,那些药物就没有用了,花钱不说,也耽误了病情。还有虽然靶向药物“高效低毒”,但也是有毒的,尤其是肺间质性肺炎发生,有时是致命的,常发生在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合并症的患者中。

因此靶向治疗之前需行基因检测,有的放矢,不建议盲吃药物。

参考文献

[1]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CNKI;WanFang》,

[2]王丽.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中华肿瘤杂志》,

[3]邹小农.中国肺癌流行病学.《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hl/927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