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与
2019-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治疗中起重要作用,EGFR突变是预测口服EGFR-TKI疗效的最有效因子,但临床组织标本获取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有报道组织EGFR基因突变与CEA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本文通过无创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浆EGFR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匹配血液肿瘤抗原标志物并观察两者相关性,从而为晚期NSCLC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及治疗提供相对精准的选择。
目前,已经证实EGFR-TKI在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时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然而,组织活检样本具有局限性,如很多高龄患者诊断时已无法手术因而无标本可取,气管镜取材小,某些肿瘤解剖位置及肺部基础疾病不适和穿刺,穿刺本身诸多风险,反复取材患者接受程度低,IPASS研究中组织标本筛选成功率较低仅为36%,因此有必要选择更多的方法来预测EGFR-TKI的疗效。
“液体肿瘤学检测”因其操作可行性强、侵害性小、具有实时动态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临床 肿瘤抗原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的一类物质,其中癌胚抗原(CEA)是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血清CEA表达水平与NSCLC疗效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将CEA浓度划分为3组,CEA≥20μg/L,5-19μg/L和﹤5μg/L,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EA浓度和EGFR突变检测阳性基本呈线性关系,推测CEA的变化可以预测EGFR-TKI的疗效。Jung等提出假设:EGFR突变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加速癌细胞分化致CEA蛋白表达升高。本文发现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其血清CEA水平较EGFR野生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我们推测,因CEA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其本质是腺癌标志物,高CEA值预示肿瘤负荷大或肿瘤进展,因此CEA值升高可能与高EGFR突变率或EGFR突变的丰度升高有关。本文还发现EGFR突变患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低于EGFR野生型(P0.05)。我们分析SCCAg为鳞癌特异性标记物,腺癌中表达极低,目前鳞癌的发病率较腺癌略低,而EGFR突变多见于腺癌,因此EGFR突变患者中血清SCCAg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血清CEA浓度升高与血浆EGFR基因突变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及SCCAg对预测EGFR基因突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结合临床优势人群,经验性使用EGFR-TKIs治疗,并可以避免盲目选择昂贵的EGFR基因检测,减轻患者医疗费用。晚期NSCLC患者多采用局部取材,难以获取足量肿瘤组织进行EGFR基因检测,血浆EGFR检测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好有望弥补这一不足。然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存在一定的限制,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用于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对于早期肺癌病变,该方法还不适合。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阐明存在于该现象背后的可能分子机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