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JCO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译:姜仪

来源:肿瘤资讯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是一种侵袭性疾病,特点包括对以铂制剂为基础的化疗初始反应较高,随后出现不可避免的复发,对后续系统治疗反应差,最终死亡。ES-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希望较为渺茫,2年估计总生存率(OS)低于5%。ES-SCLC患者的生存率结局在过去25年内几乎没有变化,其系统治疗也鲜有进展;但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言,几种新的活性药物已出现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事实上,最近的一次ES-SCLC治疗药物(即拓扑替康)获批需追溯至近20年前;但这期间,NSCLC有16种新型治疗(8种靶向疗法、4中化疗药物、2种抗血管增生剂以及2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程序化死亡-1[PD-1])通过审核。

一句话点评: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考虑到肿瘤生长迅速、ICI治疗的目标患者亚群尚不确定、毒性偏高等,该疗法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

理论上,如果一种药物可改变ES-SCLC的自然病程并改善生存率,这种药物就会是ICI。据报道,ICI对于强突变表型的肿瘤更具活性,如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肿瘤。其机制现被假定为,暴露于ICI时,新抗原负荷和突变负荷会导致这些肿瘤变得更具免疫原性,既存抗肿瘤CD8+细胞毒T细胞反应被再度唤醒。人们认为,高度肿瘤突变负荷(对免疫疗法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会与之前的致癌物暴露的程度和性质相呼应。事实上,较之从未吸烟的肺癌患者,吸烟相关NSCLC似乎更可能从ICI治疗中获益。

因为小细胞肺癌与烟草致癌最为相关,且体细胞突变率最高,因此可假定SCLC患者可能尤会从ICI治疗中获益。此外,据假设,细胞毒化疗可能会加强肿瘤新抗原的表达,这为肿瘤对ICI治疗有反应做好准备(priming)。事实上,最初在SCLC或NSCLC患者中进行的ipilimumab联合化疗的II期试验发现,在后续化疗周期中同时给予ipilimumab,免疫相关无进展生存期出现了些许改善,而从第一期治疗时即联合给药则未发现这种改善。

在此背景下,Reck等在ES-SCLC患者中开展了一项大型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4个周期的依托泊苷和铂制剂(顺铂或卡铂)治疗或依托泊苷和铂制剂联合抗CTLA-4抗体ipilimumab。遗憾的是,研究结果呈阴性,接受至少一次ipilimumab的患者在主要终点OS方面并未见改善(HR0.94,95%CI,0.81to1.09)。

上文讲到肿瘤新抗原的免疫性表达增加,基于此理论,最初先给予两个周期的依托泊苷和铂制剂而不联合ipilimumab这种分阶段策略是合理的。此外,从现实的角度来看:SCLC常会有迅速增长的症状,患者须行细胞减灭术;初始依托泊苷和铂制剂的预期反应率较高,这可缓解症状,并会使更多的患者从后续ipilimumab治疗中获益,或至少是可耐受其治疗。

这项大型的施行良好的试验为何会得出阴性结果?ipilimumab联合依托泊苷和铂制剂未能改善结局可能和ES-SCLC的一些固有特质相关。这种疾病中,肿瘤快速生长,伴发相关症状及体能状况下降,患者可能会因药物耐受不良或疾病进展而退出试验。事实上,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从意向治疗人群的OS变为至少接受一次试验药物(在第三周期开始给药)人群的OS。据Reck等的报告9,试验组患者中,约15%未接受试验药物;仅有约13%生存期足够长、无疾病进展或毒性反应,从而可以进行维持治疗。在其他ES-SCLC研究中,即便在应用ICI的生物标记驱动方法,仍会有过多患者退出试验,临床结局因而不具普遍性。例如,在KEYNOTE试验中,筛查PD-L1表达的例SCLC患者中,仅有24例(16%)真正接受了pembrolizumab,事实上,42例(29%)患者为PD-L1表达阳性。然而,该疗法的反应率为29%,对于经治ES-SCLC患者群而言该比例已非常突出。

转移性黑素瘤的治疗经验发现,在CTLA-4抑制剂治疗之前暴露于细胞毒药物会导致亚克隆突变,而非克隆突变;这也对该结果的解读有启发。3这种亚克隆突变不足以促发充分的免疫反应,不能改善生存率终点。或许ES-SCLC患者中最初所用的化疗不足以触发适当水平的新抗原表达,或者,所谓的正确的新抗原表达不充分,未能驱动功能性的免疫抗原性。此外,ipilimumab这种抗CTLA-4靶向药物,可能并非化疗后的最佳免疫治疗选择;因为机械看来,其对于细胞毒T细胞的影响应该发生在初始给药阶段;效应期抗PD-1或抗PD-L1抗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局部作用,抗CTLA-4抗体作用于外周,前者临床意义更大。

事实上,NSCLC患者中,联合铂类化疗药物和PD-1抗体的试验已经报告了颇有前景的总体反应率,不过毒性偏高仍是重要缺陷;例如,一项针对铂类化疗联合nivolumab的I期研究报告,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肺炎发生率为7%,导致21%的患者中止治疗。初始行细胞减灭术并应用依托泊苷和铂制剂的SCLC患者中进行PD-1抗体的维持试验正在开展,SCLC患者可能更易于耐受(此类患者因为存在共存疾病和肿瘤负荷,体能状态受损)。

在SCLC患者中,较之细胞毒性化疗方案,CTLA-4联合PD-1或PD-L1抑制剂可能更有前景,不过后者毒性(包括副肿瘤综合征风险)较高仍是较大缺陷。近期一些临床试验报告,CTLA-4和PD-1路径靶向药物有联合效果;这充分证明,CTLA-4和PD-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完全无重叠。近期发表的I/II期CheckMate研究称,患者对nivolumab和ipilimumab有持续反应,III期随机试验进而得以开展。

最终,Reck等开展的这项试验未能证明结局改善,部分原因在于,试验并未尝试增大那些尤会获益于这种疗法的患者数量。从ICI在SCLC患者中的早期结果来看,很可能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对这些药物有反应。因此,可用于鉴别对免疫疗法有反应的患者的伴随生物标记物(







































白癜风在线咨询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yf/919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