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患胃癌引震惊,四种会传染的癌是
2018-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癌症,一种让人绝望的疾病,在生活中,人们往往谈癌色变,更何况是得癌呢。一对60多岁的夫妻,一年内竟被相继查出患有胃癌,这不仅让人害怕,还让人警惕:其致癌因素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夫妻两会同时患上呢?医生表示吃得太素是原因。“会传染的癌”让大家不寒而栗,但正确了解和认识了它,才能把它赶走,保护好自己和家。
四种癌症会“传染”
A,宫颈癌
传染病毒:HPV人体乳头瘤病毒
传染途径: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间接接触(通过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自身感染)、母婴传播(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预防:目前只有预防性的疫苗等可以预防4种HPV病毒类型感染。男性过长包皮的环切术是预防女性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防止男性自身感染各类性病的重要措施。
到了35岁,女人每年都应做HPV检查
医生说:“由于宫颈的神经血管不丰富,宫颈的癌变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每两年做一次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HPV),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某西部地区的妇科医生透露,该院近一年的时间就体检发现了8例宫颈癌患者,就是惨痛的教训。如果在癌前病变时及早发现,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就不会年纪轻轻就要切掉整个子宫和宫颈,只需定期做LCT复查就可以了。
B,肝癌
传染病毒:乙肝病毒
传染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预防:及时注射疫苗,感染后积极治疗,注意注射、接种、文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
真相君查阅资料发现,根据肝癌危险程度,一般把肝癌高发人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第二类是中度危险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第三类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
三级普查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一般高危人群每3个月做1次相关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声);中度危险人群至少每半年做1次检查;低度危险人群每1年做1次相关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进行CT、核磁共振或动脉造影,直到排除肝癌。
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习惯,赶走肝癌!
1。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但估计需几十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现已证实,乙肝疫苗预防肝炎是有效的。但从全面看,尚需考虑HCV和HDV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除注射乙肝疫苗外,还需注意其它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
2。管粮防霉:主要针对易被AFB1污染的玉米、花生防霉去毒。在粮食收割、脱粒、运输、晒干、进仓等多环节进行防潮保存,对已经明显霉变的粮食不能食用;对极轻度霉变的粮食采取仔细挑选,清洗及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在高发区提倡改变膳食结构,减少玉米占主粮的比例。
3。改良饮水:在高发区农村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采用多种措施,改善饮水环境,由饮沟、塘水改为饮井水、深井水、天落水,或兴办小型自来水厂,城市选用未被污染的水源作为自来水的水源,并防止环境污染。
4。适当补硒:针对低硒人群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
5。其它预防措施还有减少亚硝胺摄入,戒烟,戒酒等。
C,胃癌
传染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传染途径:口对口传播、喷嚏传播
预防: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避免口口喂养幼儿;患者在与人亲吻时也需注意;患者打喷嚏时,旁人应转身,保持1米距离。
如何预防胃癌发生?
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患者大约有万人,我国占了64.7%,近十年来,胃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的。病从口入,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生离不开人们的日常饮食,预防胃癌不妨从“吃”入手。
1.饮食要有节。在我国,胃癌有四大高发地区:河西走廊一带、胶东半岛、辽宁以及东南沿海,这些地区人的饮食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腌制品的频率相对较高。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尤其要注意食用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频率,不宜过多食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不宜进食过烫过硬食物,不宜暴饮暴食,酗酒等。
2.营养要平衡。在饮食中,不宜过于挑食、偏食,以免导致自身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可有选择性地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适当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豆、豆制品及肉类等。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胺的形成,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癌风险;优质蛋白则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3.积极治疗与胃癌有关的疾病。人们平常说的胃病当中,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残胃癌,这些都属于癌前病变,如不加治疗任其发展,很容易会演变成胃癌。
D,鼻咽癌
传染病毒:EB病毒
传染途径:唾液传播
预防:接种EB疫苗,注意避免口对口传播和喷嚏飞沫传播。
别把鼻炎不当回事
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0多年的耳鼻喉科王萍医师讲,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疼等症状,多由感冒引发。当鼻炎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鼻炎,甚至导致鼻窦炎、鼻息肉,诱发鼻咽癌。有效预防和治疗鼻炎是预防鼻咽癌发生的重要环节。鼻咽癌早期症状只有类似于鼻炎的症状,故经常被忽视。
1/3的肿瘤本不该发生
和其他疾病一样,癌症同样是可以预防的,预防不但投入低、花费的时间少,而且还不会让人痛苦,至少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就是要合理膳食,做到“一二三四五”:每天喝一袋牛奶;吃二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6-8两主食;三分高蛋白;做到四句话:有粗有细,不咸不淡,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克新鲜蔬菜和水果。
其次是要戒烟戒酒。抽烟不好大家都知道,如果能戒烟一定要戒,戒不了烟的,一天不超过5支。抽烟量多1倍,危害多4倍。饮酒则要控制量,一般健康人葡萄酒每天不多于50-毫升;白酒每天不多于5-10毫升;啤酒每天不多于毫升。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三个“半小时”,这样可以不花一分钱,大大降低患癌风险。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但不能少于三公里,或者进行其他运动,但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生物钟的需要,中午睡半小时,下午上班精力特别充沛。老年人更是需要补充睡眠,因为老年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
晚上6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有助于老年人晚上睡得香,可减少肿瘤、心肌梗死、高血压发病率。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三”是指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是指一星期最少运动5次;“七”是指优良代谢,即运动到你的年龄加心跳等于,比如50岁的人,运动到心跳次/分钟,加起来即是。
得了肿瘤,到底要不要补?
很多肿瘤病人或家属认为鱼、鸡肉、蛋、鸭、牛肉是“发物”对身体不好,会加快肿瘤生长,不能吃、不敢吃,所以术后长时间吃素食,由于盲目忌口,造成热量、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引起伤口不愈合,同时免疫力持续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但实际上,“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使患者对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有效性下降、毒副作用增加,机体体力状态下降,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低下,生存时间缩短。”专家介绍,鱼、肉、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研究发现,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会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专家提醒,“营养支持不会加速癌细胞生长”,建议癌症患者应平衡膳食,多吃新鲜的食物,少吃加工肉制品,食物多样化。不吃或少吃盐腌的、熏制的、烧焦的、腊肉、腊鱼、腌鱼、腌菜、烧烤的食物。但不要过度忌口,以免影响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吃素的癌友除多吃各种蔬菜水果,要注意补充全谷、豆类、蛋、奶类,均衡饮食。如果病人和家属对于营养方面有医院专业的营养医师。
具有预防肿瘤作用的食物包括:蔬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西红柿、西兰花、冬瓜、卷心菜、猕猴桃、柑橘、苹果、樱桃等)、菌藻类(冬菇、木耳、银耳、银耳、海带、紫菜等)、薯类(红薯、土豆)大豆及其制品类、坚果类、绿茶、薏米仁、葱、姜等。
健康知识要牢牢记!愿大家乘健康之舟,扬生命之帆,真正做到健康你我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