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肺癌脑转移,现已存活14年福建医生
2025/3/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刘军连是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医生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7810.html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
死亡原因的第1位。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
那么,罹患肺癌,尤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不是就等于被“判死刑”了呢?
10月30日,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栏医院副主任医师黄章洲,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内科诊疗的相关疑问,在直播中为大家解答。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放)
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超23万人次。
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有何不同?肿瘤治疗,尤其是肺癌的治疗已迈入精准诊疗时代近20年,精准治疗首先要将肺癌精准分类,才能做到个体化的诊疗。
黄章洲解释,肺癌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1、从恶性程度和生长性来看:
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癌细胞生长迅速,并且容易在早期出现转移。转移出去的病灶长得很快,有时候甚至比母病灶长得都大。
2、从疗效和生存期上来看:
小细胞肺癌在治疗初期效果较好,能够完全消掉肿瘤,但容易产生耐药性,总体生存期较短。相比之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速度较慢,转移也相对较晚。
因此,小细胞肺癌的预后通常不如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免疫疗法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命大大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肿瘤精准个体化诊疗的前沿模范。“靶向、免疫疗法的问世,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命大大延长了,这种延长是以年为单位的。”黄章洲表示,甚至有的病人可以像得慢性病一样,只通过口服药物就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以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全身化疗,这种好坏细胞一起杀的方式,病人生存获益有限,且副作用大。
但从年后,靶向药物的问世,让治疗变得更加精准。靶向药物等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在目标部位蓄积并释放有效成分,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伤害。
“靶向药物常见的副反应为痤疮、甲沟炎、口腔内膜炎、腹泻等,较以往的化疗药物而言,副反应轻微。”黄章洲组上就有一位病友发现时已经是肺癌脑转移了,恰逢当时靶向药物问世,该病友入组新药研究,目前已生存了14年。
因此,黄章洲建议,非小细胞肺癌病友的治疗首选通过基因筛查找到靶点,实现有靶打靶、精准治疗。目前临床已发现了十余个靶点及其对应的治疗药物。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明显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使更多病人可以长期生存,5年总生存率达到20%,PD-L1高表达病人中甚至达40%。
此外,还有抗血管、双抗、ADC、常规治疗等等多种手段相辅相成,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组合拳,帮助病人实现长生存。
“另外,我们中心正在进行大量前沿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前面提到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就是通过入组研究,免费提前使用了最新、最前沿的药物。无论是对于首诊的、耐药的、罕见靶点的患者还是对药物毒副反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