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202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家里有人不幸患上癌症,可能是一个家庭能遇到的最坏情况。

我们之前曾说过癌症就是老年病,据统计:一个普通人患癌症的概率从55岁开始飙升,到了75岁会翻4倍;到85岁,一个人患癌症的概率就超过50%;如果是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的家庭,遭遇癌症的概率超过了80%;如果是一个七口之家,这个概率甚至超过了90%

随着寿命的延长,癌症,或者说是亲人罹患癌症,是一种大概率,但我们却永远无法预习的挑战。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癌症患者亲属?如何在面对最坏的情况时仍能保持一线清明。理性应对?怎样降低癌症给家庭带来的损害?我给你的解决方案有4步:

一、明确抗癌第一责任人

要在家庭成员中,明确抗癌第一责任人,负责治疗中的重大决策,避免七嘴八舌的纷争和乱出主意给患者增加精力消耗,也避免给家庭带来额外的损失。

这个第一责任人通常要有相对充裕和稳定的时间表,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家属要负责与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有密切的沟通。

一个患癌的老人,老人家里儿子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平时大部分家里的事都是儿子出钱,也包括癌症的治疗。但是女儿的学历比较高,而且比较有时间和条件,去学习癌症治疗相关的知识。

所以即便是儿子出钱治疗,但是遇到治疗决策,甚至招募护工、使用保健品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女儿做主。好几次,女儿认为儿子做了“不恰当的治疗选择”,为此发了脾气,比如“没有和女儿商量,儿子就带妈妈去艾灸”之类的。甚至好几次这两个人还拍了桌子。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从一开始就设立一个专门的抗癌责任人,最理想的责任人是最能掌握医疗知识和病人情况的人。这样的一个角色能帮助家庭避免决策失控,来减少纷争。

责任人要做的决策不仅关乎于治疗政策,还会涉及到日常照顾的责任分配,以及费用的统筹等等。责任人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家庭管理预期,做长期规划。

二、学会聆听,接受癌症

癌症确诊后,首先改变的,就是家庭里的情绪,它和生理意义上的癌症一样麻烦。癌症患者本人肯定会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抑郁、愤怒的情绪,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因此产生很多情绪上的应激反应。

情绪意义上的癌症,比生理意义上的癌细胞还要麻烦。患者不愿正视病情,连带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家庭里的其他人。所以,一个合格的患者亲属应该有“主导意识”,有意识的安抚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为他们减压,让家庭氛围维持在正轨上。

三、设立正确抗癌预期

现在临床的思路是把癌症作为慢性病来进行控制。可实际情况是,大量癌症患者家庭,面对癌症,还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对治疗目标没有正确的认知。

比如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我们对治疗费用的错误预期。

在许多患者家属里,一开始有要辞职的、要卖房的。这些都是对癌症治疗有着错误的认识会做出的选择。

从调研和统计来看,癌症目前在国内的治疗花费大概在15万左右。为什么我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超过%负荷投入,只会摧垮你自己,为这个家庭带来更多不稳定的因素,可能还会让患者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一定要保持一个家庭的一定程度的长期稳定,而不是一时的疯狂投入到治疗过程中。

四、共同制定抗癌计划

我服务过一位患者家属,她的父亲患癌,想留在国内治疗,但是女儿希望带他出国治疗。有分歧,我鼓励一家人在一起制定一个抗癌计划。

在这份计划里,不仅有患癌的爸爸的治疗和康复计划,还有女儿的婚礼筹备和生娃计划、还有妈妈的体检计划、以及家庭的集体计划等等。

做这样的未来计划,有的人一开始可能会抗拒,觉得五年不可能,制定五年的计划也没意义。但这份计划的目的实际上是让病人以及家属意识到,被动地应对癌症并不是唯一选项,他们仍然可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生活,用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比如在前面的案例里,做计划的过程中,这个家庭的成员就说,他们突然意识到,原来生命中不仅有癌症一件事,生活还在继续,还有很多值得期待和追求。

除了制定计划以外,还鼓励患者家属和患者一起做一些病程记录,比如,定期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方面,量化记录能让问题暴露得更早,医疗干预更及时。但另一方面,这会改变患者的心态,让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治疗,而是在主动参与,也是一种获得掌控感的方式。

这么做有没有效果?还真有。去年的美国肿瘤大会分享了一个临床实验,实验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一组正常治疗;另一组,定期记录,并监控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非常神奇:做记录的那一组,中位生存期提高了5个月。所以,通过接受癌症来控制癌症,并不是一句虚言。

一说到癌症,往往想到的是"到哪儿看病?""要不要化疗?",其实,这些问题都有医学专家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的挑战是怎么能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不崩溃、不幻灭、保持理性地来让这个家庭继续运作,一起把癌症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张心程,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原GoogleAssistant团队工程师。负责向日葵儿童智能小助手后台开发知识库建立。创立量子健康,目前负责搭建木棉花患者平台。本文首发在“得到”APP。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癌症是老年病?

高端抗癌药进医保后买不到,啥情况?怎么办?

小城父母在北上广,要看病时我们该怎么办?

父母养护回答父母养老的一切问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yy/926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