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笔记肺癌
2017-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病因
病因不明,有以下致病因素:吸烟(最重要)、大气污染、职业接触、饮食因素、遗传易感性、基因变异等。
二、病理
1.病理组织学分类
2.转移
(1)直接扩散
(2)淋巴转移
最常见的扩散途径,小细胞癌在早期即可经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脑、肝、肾上腺。
三、临床表现
1.早期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出现不同症状。
临床常见症状:咳嗽(最常见)、血痰、胸痛、发热、气促。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
(1)膈神经
同侧膈肌麻痹。
(2)喉返神经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4)胸膜
胸膜腔积液,导致气促;侵犯胸膜及胸壁,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5)纵膈
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6)肺上沟瘤(Pancoast瘤)
侵入纵膈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或组织,引起相关症状,如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3.远处转移
(1)脑转移
头痛、恶心或其他的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
(2)骨转移
骨痛、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
(3)肝转移
右上腹疼、肝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
(4)皮下转移
皮下结节。
4.副瘤综合征
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Lambet-Eaton综合征、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影像学诊断
(1)胸部X线正侧位片
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大部分肺内病灶。
(2)CT
可显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征,还可评估肿瘤范围、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手段。
(3)PET
是肺癌定性诊断和分期最好、最准确的无创检查。
(4)其他检查
MRI、超声检查、骨扫描。
确诊:中央型首选支气管镜+活检,周围型首选经皮穿刺活检
2.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纵膈镜检查、经胸壁针吸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胸腔积液检查、转移病灶活检、胸腔镜检查。
3.TNM定义
(1)原发肿瘤T
Tx:不能评价。
T0:没有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T1、T2、T3、T4见下表:
(2)区域淋巴结N
Nx:不能评价。
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转移,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N2: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膈、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0:没有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对侧肺叶出现的肿瘤结节;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积液。
M1b远处器官转移。
4.肺癌分期
(1)隐匿性癌
原发肿瘤不能评价,且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TxN0M0)。
(2)0期
原位癌,且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TisN0M0)。
(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见下表
5.鉴别诊断
肺结核、肺部炎症、肺部其他肿瘤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适应症
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的非小细胞癌。
(2)可考虑在化疗/放疗后进行手术
明确有纵膈淋巴结(N2)转移。
(3)手术不列为主要治疗手段
ⅢB、Ⅳ期。
2.放射治疗
(1)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模式。
(2)有远处转移的肺癌,仅用于对症治疗,是姑息治疗方法。
(3)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因高龄或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能耐受手术者,是局部治疗手段。
(4)敏感度:小细胞癌鳞癌腺癌。
3.化学治疗
(1)类型
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系统化疗。
(2)药物
标准化疗方案:两药联合。
特殊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具体选择,身体耐受差可单药化疗。
(3)疗程
辅助化疗:4个周期。
系统化疗:6个周期。
4.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特有的基因异常进行的治疗。
5.其他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