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起眼的肺癌早期症状,一定要重视h

2022-8-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773.html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死亡约63.1万人。

早在年出版的《癌症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一书中就指出,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肺癌的防治,你又知道多少?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呢?

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肺癌的治疗手段又有哪些?

下面我们一一来解答。

#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年轻化明显

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万例,其中肺癌死亡万例,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一。

去年,中国有超过81万人新患肺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17.9%,即不到6位患者中就有1位是肺癌,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第一位,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哪些原因会引起肺癌?

肺癌,其实是肺部疾病的恶化,是指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在55~65岁,男性:女性≈2.1:1。

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

1、吸烟吸烟是肺癌最常见原因,其中被动吸烟或环境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烟草是A级致癌物,研究发现,肺癌患者85%有吸烟史。吸烟风险10倍于不吸烟者。

2、职业致癌因子:石棉、砷、双氯甲基乙醚、铬、芥子气、镍、石油化工、氡等。

3、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室内煤烟或其不完全燃烧物。

4、电离辐射:职业性或非职业性,体外或体内照射。

5、饮食与体力活动:β胡萝卜素及缺乏,缺乏运动。

6,遗传和基因改变: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低龄肺癌家族史。

7,其他因素:结核,某些慢性肺部疾病,病毒感染、真菌毒素等。

#哪些症状警惕肺癌的发生?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如果能早发现这些症状

早期诊断、治疗

可以在抗癌过程中占得先机!

肺癌的先兆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咳嗽

咳嗽一般是肺癌的首发症状,极易被忽视。肺癌咳嗽多为干咳,痰少而粘稠。如果既往没有咳嗽的病史,出现无诱因咳嗽,咳嗽2~3周不愈的情况,请警惕并及时就诊。

②咯血和血痰

咯血和血痰也是首发症状之一,表现为间断反复少量血痰,色鲜红,偶见大咯血。40岁以上,既往无咯血,突然出现难以解释的血痰者,务必引起重视并及早就诊。

③胸痛

肺癌引起的胸痛一般表现为痛无定处,胸痛剧、痛无暂缓,可伴有不定时的胸闷、压迫感,可牵连至肩背、上肢。如果出现胸痛,排除心脏疾患后,请警惕是否为肺癌征兆。

④气短

如果肿瘤生在气管边,可能会压迫气道,引起气短、气促。这一征兆较为危险,必须引起重视。

⑤发热

肺癌的发热有多种形式,发热恶寒、不恶寒、壮热、潮热、微热等均可出现。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务必引起警惕。

#肺癌高风险人群

如果你属于以下高风险人群

建议每年做一次

肺癌筛查——低剂量胸部CT

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年支(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年支(或20包年),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此外,还需考虑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就算万一确诊

发现时越早期

实现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也越大~

#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旦罹患肺癌,不要恐慌

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较多

即使晚期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

亦有希望获得长期生存

早期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对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需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中医中药等。

建议到肿瘤专科门诊就诊,对于特殊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本人的需求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肺癌?

①戒烟!戒烟!戒烟!

②远离抽烟的人和抽烟的环境。

③做菜少高温油炒,以蒸煮为主。

④雾霾天少出门,出门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

⑤平时进行适当的锻炼,比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慢跑,都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要想彻底打败癌症

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抗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l/928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