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不会导致肺癌,戒烟才会!
2016-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吸烟不会导致肺癌,戒烟才会!
日本中部大学教授武田邦彦认为:“吸烟容易引发肺癌简直就是弥天大谎。”此番言论随即引起了广泛讨论。但这究竟是信口雌黄还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结果呢?烟草天下从今天起将在此连载他的著作《不想早死就不必戒烟》,书中以科学的分析明确表达了如下观点:抽烟不会导致肺癌。
1.戒烟反而导致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人们经常说吸烟会导致肺癌。
根据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对策情报中心发布的“癌症咨询服务”所公布的《日本的最新癌症统计》,年因为癌症死亡的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再看“死亡数最多部位”的数据:男性第一位是肺癌,第二位是胃癌,第三位是大肠癌;女性第一位是大肠癌,第二位是肺癌,第三位是胃癌。男女合计第一位是肺癌,第二位是胃癌,第三位是大肠癌。
正如这个数据所表明:现在死亡人口最多的是肺癌,其中的一个重大原因被大家认为是烟草。
但是,吸烟真的会导致肺癌吗?这个说法有没有被科学确凿地证明过呢?戒烟运动是不是真正地拥有理性而且科学的根据呢?如果认真的就“烟草与肺癌的关系”进行冷静而且科学的研究讨论,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论呢?
不论对于任何事情,人类都是一样有感情的动物。被感情遮住眼睛看不到事实真相的情况,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家常便饭。所以呢,我们需要先来看一看事实。
在这里告诉大家有一个有数据根据的事实,那就是“戒烟反而导致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看到这里大多数的读者都会说“有没有搞错?”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戒烟导致肺癌的危险性会减少”。
老夫没有说错。
“戒烟导致肺癌的危险性增加”不是搞错而是由科学的数据得出的结论,详细请看后边“吸烟与肺癌”的图表(图1—1)
(图1-1,《不想早死不必戒烟》文中配图)
这个图表是非常正确的图表,数据完全没有伪造,由数据得出的结果也是极为单一,不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说明得出不同的结果。
首先,图表中由左上向右下降的线条是成年男性吸烟率的推移,来成年人的吸烟率不包括在其中。
另一条反方向由左下向右上升的线条是肺癌死亡人数的推移,这两个数据是出自厚生劳动省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每年都有公布,数据本身没有可怀疑的余地。
把这两个数据摆在一起看,“吸烟导致肺癌”的大众观点就很值得怀疑。
推行禁烟运动的人也好,爱抽烟的人也好,如果从这个正确的数据开始讨论,大概都能接受吧。
事实上“吸烟好像对身体不好”的观念,大概形成于40年前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从那以后,日本人就开始主动地控制吸烟,到今天吸烟率一直在逐渐下降。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据:吸烟率的最高峰是在年,占男性的83.7%,也就是说,当时男性的五个人中就有四个人以上都在吸烟。到了年,这个数字降到了40%以下,男性五个人中间过去有四个人吸烟,到此时已有两个人戒掉了烟。
这样就符合我的感觉了。大概40年以前,大多数的男性都吸烟。那个时候男性成年之后不吸烟的反而日子不好过,别人会说:“啊,你不吸烟呐?!”而现在是“你居然吸烟?!”吸烟者被人用白眼看待。
男性的吸烟率,由年的83.7%降到年的40%以下。与此相反的是。死于肺癌的人数却每年逐渐增加,现在每年大约有八万人得肺癌,六七万人至死。
成年男性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有吸烟史,那么促使这些人戒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肺癌的死亡人数统计图表中.每年都呈现“右肩”(示意线右端)上升。当时的社会中流传的知识.只是简单地“吸烟会导致肺癌”。人人听起来都很害怕,逐渐地吸烟人口数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历史发展往往是出人意料,事情会向大家没有预想到的方向发展。戒烟运动刚刚开始的70年代初,每年死于肺癌的人口大概是一万五千人左右。80年代开始肺癌人口急速增加,99年超过胃癌变成第一位,之后仍然是每年势头不减地增加。
也就是说“吸烟会导致肺癌”这一大观点成为大众理论之后,很多人认真地接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开始戒烟,结果是怎么样呢?请读者们再回到图表,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到,患肺癌的人数每年在增加。
我这么说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反击。务必请大家扔掉偏见,鼓起勇气,请先来看一看事实的数据。
达尔文说,“知道事实需要有勇气。”
现在因为肺癌死亡的人数,男女合计增加到每年七、八万人。吸烟率是过去的一半,吸烟人口不到过去的一半,肺癌的人口却由一万五千人增加了五倍!
2.带着偏见击读数据会导致错误
让我们从正面认真地看待前面表述的事实。请诸位先把“吸烟会导致肺癌”这一偏见放下,如果一开始就带着偏见。调查任何事实都没有任何意义,调查事实必须拥有怀疑自己的勇气,重新去找结论的勇气。人类是会犯错误的动物,不管是自己的观点顺应社会潮流,还是与社会潮流相反,调查事实需要有重新认识自己的勇气。
比如说带着“吸烟会导致癌症”这个偏见去看这个图表,就会认为:“奇怪,一定是搞错了,吸烟人口减少了,肺癌的发病率也应该会减少,为什么肺癌发病率反而会增加呢?”
事实上,自己的心中有“奇怪呀奇怪呀”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偏见,而且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偏见已经优先于事实了。
经过科学思维训练的人,看到数据的时候,一定会先把偏见和自己的判断完全放弃,仅仅去看数据,然后再找结论。
但是,只看客观事实的能力,需要长年的训练和多次痛苦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事情。
比如说我自己,看到这个图表首先会想到:“啊,吸烟人口减少肺癌死亡率就会增加呀!”结论率直而且简单,得出的结论就会照原样说出来。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样就不是诚实正直,不考虑对方的立场想法,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照原样说出来才是据有科学态度的人。
老老实实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会怎么样呢?很简单,整个社会就开始猛烈地批评。“你胡扯什么!吸烟当然会得病!当然会导致肺癌!”等等一大堆刀枪棍棒都会杀将过来。
“是的,是的,的确社会上大家都是这么说,我只是看了数据才得出结论,才跟大家说的正相反呀!”
“你还在胡扯,你是不是想促进吸烟,你是不是开店卖烟草的?”
“不是不是不是,我我我——”
不要两三个回合肯定败下阵来。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社会影响、道德、是优先于事实的。
有勇气的科学者会这样说:
“我绝对没有推荐大家吸烟的意思,只是在说明这一个数据和这一个图表而已。”并且一遍一遍的重复。普通人就会这样想:“算了算了,何必上火呢?”最后导致放弃自己的观点。
如果社会上大家的常识都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学习。而研究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怀疑现在的常识,并且从中间找出错误部分,从而纠正其中的错误部分。
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各种数据,跟日常生活的观点完全不同。必须要以怀疑为前提,抱着“目前大家的常识是不是有错?”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被现在的常识束缚住,那么在学问上人类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一般人没有受过科学思维的训练,看待各种现象时,很难扔掉自己的偏见,不仅仅是对烟草,对自己并不了懈的范围,对于未知的世界,常常是不去认真研究就做出结论。
“吸烟是否导致疾病和是否导致肺癌”是纯粹的科学现象问题,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扔掉偏见,冷静地去看待数字。——现在的数据是说“吸烟人口降到一半以下、肺癌却增加了五倍!”
3.为什么会如此本末倒置
“吸烟人口降到一半以下,肺癌却增加了五倍!”
为什么这个现象会发生呢?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过去得肺癌的人口的确是非常的少。
比如说禁烟运动非常盛行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吸烟率是60--70%。当时的日本人口大概是一亿两千万人,男性大概占一半,约六千万人,其中的60~-70%(除去未成年人)大概将近三千万成年男性吸烟。
与这三千万相比,得肺癌的人口一年大概是三万人。这样我们得到的比例是千分之一,即0.1%。
刚才的计算猛一看很合理,仔细看其实是不正确的。
首先得肺癌的三万人不是每个人都吸烟,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吸烟而导致肺癌的不到三万人,事实上吸烟者得肺癌的是0.1%以下。
0.1%以下的比率,能不能说成是容易导致疾病呢?如果读者有冷静的态度的话,那么答案就会是“N0”。
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这一个数据的,而是盲目地听从“吸烟会导致肺癌”的宣传,报道重复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就会产生认为“吸烟当然导致肺癌”的错觉。
这种不使用数字的表现叫做“定性”,“定性”的思维是非常不准确而且危险的,让我来告诉大家我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的亲身体验。我被这静思维方式拖住,有过很痛苦的经验。
大概四十几年前,当时出现石油危机,传言再过三十年石油就没有了。我的母亲跟大家一样,到处去抢购石油制品厕所纸,家里积存了很多。托她的福,我家里的厕所纸没有缺少过。我的朋友的妈妈很忙,没有时间去抢购厕所纸,他家里再怎么省着用,厕所纸终于用完了,他妈妈就告诉他“到学校里去拉臭臭!”
在那个很疯狂的状态之下,流行的说法是“石油在地下数量有限,像是存钱一样,每个月只用不存,迟早会用光,所以得节约着用。”
若是存钱的话,存入两百万,每个月用十万,二十个月就会用完,也就是说两年以内会用精光。例子举得每个人都听得明白,愿意接受,所以大家都很相信石油迟早会消失这个理论。
但是认真想一想呢,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是由存款的金额多少决定的,如果我的存款是一兆日元,每个月拿出十万来用,那就可以维持一千万年。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定性”的思维非常不准确而且危险。
在那之后,我做研究员的时候,选题的范围就是“代替石油的新能源”。
在那个范围里成为了专家,直至有研究成果表明,其实石油等化石燃料有一千年以上的储备量,我才终止了自己的研究。我为此用掉了自己二十年的青春岁月。
“定性”的思维是以感觉为基准的,非常不准确而且危险,接受这个失败的教训而学到经验的其实首先是我自己。
仅仅去比较一下吸烟者得肺癌的人数也会明白,“吸烟会导致肺癌”是完完全全的奇谈怪论。
4.医院的窗口去看社会
造成吸烟率降低肺癌增加的局面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很多医生都在劝人禁烟,“吸烟有害处没有一利,快点禁烟吧。”
特别是呼吸科的医生,经常很严肃地告诫病人“快点戒烟!”吸烟的三千万人口里边,有三万人得了肺癌,医院,当然会是这样,医院。
另一部分没有得病的人呢?三千万人减去三万人剩下两千九百九十七万人,医院去,医生的数据里边就没有包括他们,医生看着自己的数据,就会说“吸烟导致肺癌”。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定下一条法律说“医院去”,医院,医院一定会被挤倒塌。不要只盯着得了肺癌的三万人看,医院去,大概他们之间会发生如下对话:
“你是不是吸烟?”
“对啊我吸烟”
“整体健康情况怎么样?”
“很好哇!”
这样医生看了一个人两个人乃至一百个人,在累积一大堆数据之后,医生就会觉得“原来抽烟不会得肺癌呀。”
可是事实上没有这个法律,医院,医院为窗口也就是从他的诊查室来看病人,并以此来收集数据,所以,他们的结论是吸烟的人得肺癌的可能性高。
我不是医生,我不是在自己的诊查室里看病人,我是看社会全体,“原来吸烟的人有两千九百九十七万都不得肺癌,只有三万人的肺癌,算不了什么呀。”
盲人摸象,只看到部分看不到全体,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说站在地球上看太阳,就会感觉太阳是围绕着地球转。如果坐着火箭飞到宇宙空间去,小学生也能看得出来太阳才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
人的头脑和眼睛不是仅仅单纯的看事实,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职业看到的东西会完全不一样。烟草和肺癌的关系也是这样。
还有医生们不喜欢烟草的另外一个理由不是肺癌,而是我这本书结束的时候才介绍的另一种肺病,叫做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这种病可以用手术治疗,手术之后吸烟人的预后很不好,很多医生的实践经验就是不论吸烟得不得肺癌,反正吸烟没有任何好处。
让我们严格的把它们分开来看是否正确。
医生们都太忙了,笼统地把它们都称为肺癌,这种笼统的说法也就成了发生下面现象的原因:禁烟变成了社会运动,在竞选都、道、府和县政府长官时用它来拉选票,吸烟的人遭到整个社会的指责。
这个社会的执政层面一旦向社会大众发出了某种言论,影响力就会很大。健康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题目,所以一旦医生关于健康做出什么言论,很多人都会相信他们。
相信医生是好事,所以专家对大众就有责任。重要的是医生不可以用自己的偏见定性,应该经过慎重调查得出结论之后再发言,不应该让众人产生误解。
在本书的后面我会写到,烟草是丰富人生重要的工具,所以单从这一方面来讲,专家应该是慎重发言,以自己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得出错误结论之后,就会给社会大众有很不好的影响。
下章话题预告:吸烟导致肺癌?你只是被统计学的小把戏骗了
文章摘录自《不想早死就不必戒烟》(日本竹书房株式会社出版),转载只为分享信息,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
作者简介:武田邦彦。日本工学学者、环境评论家。
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基础学科毕业,工学博士,专攻资源材料工学。曾任芝浦工业大学工学部教授、名古屋大学教授。现任中部大学综合工学研究所教授。
部分著作:
《武田邦彦告诉孩子们如何减少放射污染之一,之二》(竹书房出版)
《大麻歇斯底里导致日本人失去思考》(光文社出版)
《九成日本人搞错的问题》(文化社出版)
《政府与传媒利用语言魔术骗人》(日本文艺社出版)
(这些大学和出版社全都是日本知名度与信誉度很高的学府和出版单位。一一译者注)
武田邦彦博客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