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策略
2019-4-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术后联合辅助化疗和(或)靶向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肺癌术后会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指南以对肺癌患者术后随访做了简单的介绍,但是术后随访方案的最佳策略仍不明确,国内外不同医疗组织所推荐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
鉴于此,来自日本横滨的Katsuya教授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主要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复发模式及其复发间隔时间,并探讨肺癌的复发模式,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EJCTS杂志上。
研究概要该研究纳入~年间在横滨财团隶属的9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根治术的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这部份患者术后均接受规则的随访,统计分析患者复发的最大风险时间,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该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6~8月其风险率曲线出现第一个高峰,术后第二年出现第二个高峰。矫正后显示男性患者风险率曲线出现最大峰值为术后6~8个月。
女性患者风险率曲线出现最大峰值为术后22~24月,相比男性患者峰值延迟16个月。风险曲线的峰值时间不受肺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年龄的影响。
该研究还发现,肺癌术后复发的峰值时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且复发时间呈双峰模式。男性和女性的复发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率曲线峰值与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年龄无关。
该研究表明,对于肺癌术后随访可根据目前推荐随访策略结合肺癌术后的复发模式及复发时间峰值对患者制定进行个体化的随访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随访效果。在肺癌患者术后随访中应重视性别与肺癌复发的关系,对于男性患者应注重早期随访。
本文来自丁香园。
编辑:费肥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