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明星靶点狙击战

2025/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转自:氨基观察

作者

蔡九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一直备受瞩目。

一方面,患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耐药性问题,需要更有效的新疗法;另一方面,药企对初治患者疗效提升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也导致了ALK抑制剂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可以说是“铁打的明星靶点,流水的药王”。

放眼全球,ALK抑制剂的竞争仍在持续迈向新的高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内企业也没有缺席,迎来最新进展的是亚盛医药。

日前,亚盛医药的APG-获得CDE许可,将开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两项注册III期临床研究。

APG-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具有口服活性的小分子FAK抑制剂,是第三代ALK/ROS1TKI,也是国内首个获CDE许可进行临床试验的FAK抑制剂。

这可能意味着,国产药物搅局ALK靶点格局的节点越来越近,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创新药的下一个重磅产品已经在路上。

/01/

必争之地

“得肺癌者得天下”这句话在肿瘤领域广为流传。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患者数量庞大,一直是药企的必争之地,这也正是ALK靶点成为药企追逐的热点的核心原因。

一方面,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ALK重排患者的规模不小。

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约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的3%-7%。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年新增肺癌患者就达到了万人。据此推算,中国每年新确诊的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超过6万人。如果放眼全球,新增患者的数量会更加庞大。

另一方面,ALK重排患者在治疗上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由于靶向药物的疗效显著,ALK重排被称为“钻石突变”,用药周期已经趋向于慢性病管理:

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CROWN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洛拉替尼治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累积数量将会逐渐增加,相应的用药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全球ALK靶点市场从不缺乏重磅药物。如下图所示,年全球ALK抑制剂市场规模超过了25亿美元,其中领头羊阿来替尼的销售额达到了17亿美元,辉瑞的洛拉替尼也达到了5亿美元。

目前,ALK领域的治疗需求远远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一方面,耐药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挑战。大约50%的患者在接受目前市面上的第一代或第二代ALKTKI治疗后会出现耐药突变,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耐药比例尚不明确,但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多重ALK基因突变会逐渐削弱洛拉替尼的疗效,导致药物效果受限。

另一方面,现有药物在一线治疗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例如,根据CROWN研究,洛拉替尼CNS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在18.3个月的随访后,仍有38%的患者毒性未缓解。要知道,洛拉替尼治疗中出现的CNS反应较多,不仅包括癫痫发作、精神影响、言语、精神状态和睡眠改变等,甚至包括认知功能(如意识、记忆、时空定位、注意力等)、情绪(包括自杀意念),因此会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的生活工作。这也导致了治疗难以持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5%的患者永久停药,9%的患者暂停用药,8%的患者减少剂量。

如今,随着肿瘤治疗逐渐转向“慢病化”管理,ALK抑制剂的用药安全性也日益受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hl/930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