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取得新突破患者有机会在五年甚至更

2025/3/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张郗郡

当地时间5月31日,为期五天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美国芝加哥开幕,期间公布了辉瑞研发的创新靶向药物(全球首款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的五年随访结果。数据显示,在既往未经治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60%接受洛拉替尼靶向治疗的患者在五年后未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洛拉替尼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持续降低81%,脑转移进展风险降低94%。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万,其中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就高达74万。肺癌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亚类,近几十年来,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与管理正朝着精准化、慢病化方向不断前进。其中,素有“钻石突变”之称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对靶向治疗有较好的应答,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

由于肺癌的发病率极高,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虽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不高,但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仍不容忽视。与此同时,这类肺癌具有典型的侵袭性,通常会对正值壮年的年轻人造成影响,且有约25-40%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脑转移,面临生存期与生存质量的双重挑战。ALK抑制剂的出现与持续迭代,让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得以改善。记者了解到,第三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已于年通过博鳌乐城“先行先试”引入中国,并于年4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同年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据介绍,洛拉替尼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此次更新分析显示,洛拉替尼能够将患者颅内(IC)疾病进展风险降低94%,这主要得益于洛拉替尼更为紧凑的环状结构。这种结构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并且可以抑制ALK靶点的耐药突变。在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公布的《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洛拉替尼在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I级优先推荐”地位。

“数据显示,洛拉替尼对中国患者的疗效均与此前全球性研究中的表现相当甚至更优,为其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疗法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ALK阳性NSCLC患者中,有半数确诊时还不到50岁。他们的诉求不仅包括‘活得更长’,更包括了‘活得更好’。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积累洛拉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数据,为更多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走向‘临床治愈’提供证据与经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hl/930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