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及辅助
2020-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6043.html
作者:余静欧阳雯黄朝陈刚周燕毛雁翎张俊红谢丛华
来源:l中华肿瘤杂志,,42(04):-.
摘要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
方法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医院完成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DFS为25个月。患者的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和51.9%。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RR=6.56,P=0.03)、T分期(RR=6.23,P=0.01)、N分期(RR=6.52,P=0.03)和胸部辅助放疗(RR=0.13,P=0.)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N分期(RR=3.62,P=0.01)和辅助化疗周期数(RR=0.12,P=0.01)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手术可能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可选择的初始治疗方式,辅助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在肺癌人群中,小细胞肺癌大约占15%~20%[1]。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但又极易出现复发转移。因此,即使初始诊断即明确为局限期病变,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很少推荐行手术治疗[2,3]。对于相对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治时采取手术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同时,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能是最佳的手术方式[4,5]。然而,如何合理地选择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模式,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共识[5,6,7]。因此,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预后因素,为优化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就诊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小细胞肺癌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经过严格的分期检查,证实为局限期病变,且完成手术治疗。全组患者的年龄为46~76岁,中位年龄为60岁;男37例,女7例。肺叶切除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36/44,81.8%)。术后淋巴结阳性31例,淋巴结阴性13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42例,其中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完成足够疗程的辅助化疗。34.1%(15/44)的患者接受了全脑预防放疗(prophylacticcranialirradiation,PCI)。44例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见表1。
表1
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2.辅助治疗方案:
(1)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采取依托泊苷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其中EP方案为:依托泊苷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80mg/m2,第1天静脉滴注。EC方案为:依托泊苷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卡铂按照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1~3进行计算,第1天静脉滴注。依托泊苷联合奈达铂方案为:依托泊苷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奈达铂8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患者若能够完成≥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则将其定义为完成足疗程辅助化疗。(2)辅助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要求95%的计划靶区(planningtargetvolume,PTV)接受处方剂量,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中位处方剂量为54Gy,分25次完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的方式进行PCI,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处方剂量为25Gy,分10次完成。
3.随访情况和研究终点:
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isease-freesurvival,DFS)定义为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至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时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定义为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至患者发生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采用电话、门诊和住院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截至年3月31日,全组患者无一例失访。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1.预后:
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中位DFS为25个月,中位OS为41个月。患者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和51.9%,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
2.预后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PCI与患者的DFS有关(P=0.04)。术后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和是否行PCI与患者的OS均有关(均P0.05,表2)。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分期、N分期和胸部辅助放疗与患者的DFS均有关(均P0.05)。N分期和辅助化疗周期数与患者的OS均有关(均P0.05,表3)。
表2
影响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影响4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Cox多因素分析
3.复发模式:
全组患者复发24例,其中20例患者为单纯远处转移,1例患者为单纯局部区域复发,3例患者为局部区域复发同时合并远处转移。22例接受辅助放疗的患者中复发8例,且全部为远处转移,无一例患者发生局部区域复发。
4.PCI的价值:
全组共9例患者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1、2年脑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5.9%和22.8%。PCI可能减低脑转移的发生,其中,15例PCI组患者中,脑转移1例;29例非PCI组患者中,脑转移8例。
讨 论
在临床实践中,小细胞肺癌患者会较少推荐行手术治疗。有研究显示,手术可能改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这些结论多是基于以人群为基础的数据库分析,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特征和复发的高危因素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共识。本研究显示,完成手术切除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术后辅助放疗可能减少患者的复发,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能够使患者的总生存获益。本研究还显示,PCI可能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风险。
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SEER)显示,手术治疗能够使分期较早(T1~2N0~X)患者的中位OS显著提高,而对于分期相对较晚(T3~4N0~X或T1~4N1~2)的患者,其中位OS也能延长至22个月[6]。Yu等[5]分析了SEER中病理Ⅰ期小细胞肺癌的数据,结果显示,单纯肺叶切除术能够使Ⅰ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达50%。在本研究中,全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中位OS为41个月。全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9.9%。
有研究显示,对于初始接受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2年总生存率为40%~50%,5年生存率为16%~35%[8,9,10,11,12,13,14]。因此,手术治疗可能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不劣于初始放化疗的疗效。
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价值尚不十分明确。Yang等[14]研究显示,小细胞肺癌术后行辅助化疗和PCI,能够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总生存获益。本研究也显示,完成足疗程的辅助化疗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Yang等[14]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未能证实PCI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其预后价值尚需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显示,即使行手术切除,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仍有不低的脑转移发生风险,其1、2年脑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5.9%和22.8%,大部分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既往未曾接受过PCI治疗。由于本研究中所有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排除脑部可疑病变。因此,我们认为,PCI治疗可能降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的风险。
作为一项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我们在病例收集时,尽可能做到详实、细致,最大限度地提取变量进行分析。由于此前有关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疗效的分析主要是以恶性肿瘤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尽管作为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我们仍能一定程度上验证并丰富此前的研究结果。既往认为,手术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在本研究中,接受肺叶切除术似乎未能使患者得到总生存获益。此结果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有关。由于本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跨度较长,我们未能获取一部分患者治疗前肿瘤标志物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可能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不劣于放化疗作为初始治疗的预后,辅助放疗可能减少患者的复发风险,术后给予足疗程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总生存,PCI治疗可能降低患者脑转移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可推荐实施。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