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肺癌骨转移痛不欲生,护骨和治疗刻
2020-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晚期肺癌骨转移,不仅仅会有肺癌的原发的症状,有咳嗽的症状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甚至是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甚至需要用嘴巴呼吸的症状。嘴巴因此变得干燥龟裂。
——肺癌骨转移
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病人也会有全身剧痛的症状,不仅仅病人感觉胸口呼吸不来,胸口发痛,咳嗽的时候胸口很痛的趋势。而且因为晚期了,癌细胞已经骨头转移了,所以容易骨头痛和骨折。
——肺癌骨转移
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病人还可能出现身体多处浮肿的症状,尿液很少,甚至已经到了排尿困难和排便困难的症状。而且有的病人脸面不仅仅浮肿,而且还有脖子浮肿,下半身浮肿的症状,甚至咳血。
——肺癌骨转移
每一位肺癌患者和家属都应该对“骨转移”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直面这一问题,接受适合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了解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主要症状,做到了然有数,能够更好的坦然面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了解早期可能症状、高危因素和诊断方法,做到早预防和早诊断,初期控制,尽可能延缓疾病恶化,并避免出现重大骨不良事件;
正确认识主要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配合疾病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延长生命。
初识肺癌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
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
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6个-10个月,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可达到为40%-50%。
肺癌细胞转移到骨后释放出可溶性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这就是俗称的“骨头被癌细胞吃掉了!”。
溶骨破坏结果就是运动系统功能受损,痛苦的感受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欲望。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尤为重要。
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
仅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1.疼痛:疼痛是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连续性,疼痛加重,进展迅速。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随咳嗽、排便等活动加重。
2.肿胀、肿块:深部的骨转移不易见到肿块,表浅者可见肿胀及肿块。
3.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比如根性神经痛,感觉减退,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困难等症状。
4.骨折:这里主要说一下骨折,这种骨折我们一般叫做病理性骨折,区别于外在暴力引起的骨折。特点是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或者根本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发生骨折(自发性骨折)。引起的原因就是骨质的破坏。肺癌引起的骨转移,80%以上为溶骨性破坏,也就是俗称的“骨头被肿瘤吃掉了”。
5.全身症状:出现乏力、贫血、消瘦、低热等症状。
6.心理状态变化:心理痛苦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失望及孤独等。
原发肺癌病史的患者出现以下列任何情况均可视为骨转移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骨转移相关检查:
①骨痛/骨折②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
③碱性磷酸酶升高④高钙血症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病人推荐进行以下检查:
1.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或PET-CT检查
2.ECT检查阳性的部位行X线平片
3.ECT检查阳性的部位行CT及/或MRI检查
4.血常规、肌酐、肝功能、电解质、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查
5.病理学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
如肺癌诊断明确,且全身多发骨破坏(椎体、骨盆、长骨),活检为非必须操作;
肺癌诊断明确,但仅出现孤立的骨破坏灶,应积极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肺癌骨转移确诊标准:
临床或病理诊断肺癌,骨病变活检符合肺癌转移;
肺癌病理诊断明确,具有典型的骨转移影像学表现。
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缓解症状及心理痛苦、预防或处理病理性骨折、解除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
不同治疗方式适合的患者情况
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多发骨转移灶
化疗: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方案,在缓解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显著优于单药方案。,对骨转移灶并非一定有效,是骨转移灶的局部治疗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对于骨转移,一般需同时联合双膦酸盐药物;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分子靶向治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克唑替尼、贝伐单抗
放疗:孤立骨转移灶(体外放射治疗)、多发骨转移灶(放射性核素治疗)、脊髓外压迫、外周神经肿瘤性压迫或侵犯所致疼痛或功能障碍。
放射治疗是肺癌骨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减轻/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还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及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
手术: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
在病理骨折前进行外科治疗,最能极大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免受骨折之苦。预防性内固定的治疗比较骨折的治疗要简单、安全的多。应用病理骨折风险预测系统可以指导预防性内固定的实施,评分7分以下可暂时不考虑手术,而评分7分以上有高骨折风险,应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和骨转移情况,由主治医生给出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镇痛药:骨痛
药物治疗是缓解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镇痛药物可与双膦酸盐药物或放疗、手术等方法联合,以最大限度缓解肺癌骨转移的疼痛。
双膦酸盐:诊断明确的骨转移
双膦酸盐是肺癌骨转移的基础用药,肺癌患者明确诊断骨转移后,如无双膦酸盐应用禁忌症,均推荐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可以和常规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第一代双膦酸盐药物(羟乙膦酸、氯膦酸)和第二代双膦酸盐药物(帕米膦酸)能改善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控制病情、预防骨转移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伊班膦酸钠(邦罗力)、唑来磷酸在此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高钙血症,增加骨质密度,减少骨代谢紊乱。对于骨转移伴严重疼痛的患者,伊班膦酸负荷剂量可快速缓解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焦虑、恐惧、忧郁或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均可加重骨痛的程度,而骨痛的加剧又会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需要患者和家属都积极参与到肺癌骨转移的护理与心理支持中来。
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境及情绪可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分散患者对骨痛的注意力:减轻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如采用疼痛局部冷敷或热敷也可选择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小说、搞笑电视电影或组织患者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等等。
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有关疼痛、疼痛的评价、使用药物及其他缓解疼痛的方法,纠正错误观念,患者还应解除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或药物耐受性的恐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家属的关怀: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暖和,给病人以鼓励,医院这个非凡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很多时候,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甚至超过原发疾病本身,肺癌患者在接受了一系列治疗之后的身心俱疲情况下,并发症带来的身体疼痛和心里负担往往使其不堪重负,家属的无奈和心痛也是不言自喻的,希望通过相关认识和诊疗的科普,可以让患者和家属通过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有更多的防范、早期诊断和治疗意识,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
敬请期待更多肺癌相关并发症的介绍和管理~
抗PD-1/PD-L1治疗包含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临床招募正在进行中,或可得到免费用药治疗机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