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和晚期肺癌治疗研究获新进展基于mR

202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日,由暨南大学及医院、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泰诺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进行的三项基于mRNA-TAA的个体化树突状细胞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和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入组的10例脑部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且都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Immunology,Immunotherapy上。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以下简称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APC细胞,自从年由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RalphSteinman发现至今,一直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项临床研究共入组10例患者,包括5例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GBM)和5例肺癌脑转移瘤(NSCLC)。对每位入组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分子表达谱分析,并筛选到3-13个不等的高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采取mRNA负载DC细胞的方式制成个体化细胞疫苗,用于患者的免疫治疗。同时,联用polyI:C,咪喹莫特作为免疫佐剂,肺癌患者部分联用了抗PD-1单抗。

原理:体外培养自体DC细胞并负载个体化TAA抗原,回输后TAA-DC可激活产生抗原特异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激活的T细胞可识别肿瘤表面高表达的TAA抗原表位并释放细胞因子将其杀伤。

本研究还对21例肺癌穿刺样本及8例肺癌脑转移瘤样本进行了TAA及TME(肿瘤微环境抑制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TAA及TME的表达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两例入组患者(1例GBM,1例肺癌脑转移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对其不同时期及不同发病部位的肿瘤病灶进行了TAA及TME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TAA及TME的表达均呈现动态变化。这些结果表明个体化及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必要的。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GBM)及17个月(NSCLC),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则分别为11个月(GBM)及7个月(NSCLC)。令人高兴的是,治疗组患者均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此外,该研究对mRNA-DC治疗与抗原特异的CD4及CD8细胞产生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给患者治疗用的TAA细胞疫苗,均可诱导出相应的T细胞特异的免疫应答,即可产生干扰素gamma(IFN-gamma)或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的分泌。T细胞的应答程度与肿瘤中TAA的相对表达量无关,部分患者可同时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多种特异性T细胞。研究人员表示,特异性T细胞的产生及观察到的临床疗效可能与个体化细胞疫苗加上免疫佐剂及抗PD-1抗体的联和使用有关。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仍需纳入更多病例以验证此疗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此方法一旦用于临床,可作为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通过T细胞的杀伤作用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可用于增加体内肿瘤特异的T细胞,以便提高抗PD-1抗体治疗肿瘤的有效率。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yy/927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