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说开奶与催乳

2017-3-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给妈妈的礼物,让宝宝在离开你的子宫后,仍能与你心神相连。除了加强亲子纽带外,对你和宝宝来说,母乳喂养都是一个难以替代的健康选择。母乳中含有抗体,能够帮助宝宝预防传染病,包括肠胃炎、呼吸疾病、尿路感染和耳部感染等。母乳能降低宝宝患儿童期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像哮喘和湿疹等过敏情况的风险。与此同时,如果你坚持母乳喂养,你在绝经前患乳腺癌、卵巢癌,以及由骨质疏松症造成骨折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做到纯母乳喂养是给婴儿和母亲带来双赢的最佳选择。

现代妈妈在分娩出自己亲爱的宝贝后常常涉及乳汁不够,喂养困难等问题。如何“开奶”?怎样“催乳”?就成了产后的头等大事。

通过按摩、饮食、药膳等方法使之通畅的过程叫做开奶。简而言之,就是新生儿降临人间以后开始的第一次喂奶。

开奶时间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以内就要开始与母亲肌肤接触30分钟以上,同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其觅食反射最强,以后逐渐减弱,24小时后又开始恢复。

及早开奶的好处

1.有利于母乳分泌,不仅能增加泌乳量,还能促进奶管通畅,防止奶胀及乳腺炎的发生。

2.新生儿也可通过吸吮和吞咽,促进宝宝肠蠕动及胎便的排泄。

3.新生儿的吸吮动作,还可以反射性地刺激母亲的子宫收缩,帮助子宫的尽快复原,减少出血和产后感染的机会,更有利于产妇早日康复。

4.早喂奶能使小儿感受到更多的母爱,尽快满足母婴双方的心理需求,帮助婴儿感受来自母亲的温暖,减少了刚刚来到世界的陌生感。

开奶方法

乳腺未通前别用毛巾热敷,吸奶器不要用于开奶。

开奶关键是要让宝宝勤吮吸,并在适当的时间自己勤于按摩。记得不要一开始就用毛巾热敷。因为乳腺还未畅通前热敷会造成其舒张,乳房会更加的涨痛。当乳腺畅通后,可以在每次宝宝吸奶前热敷一下,这样奶水会更充裕流畅。此外,乳腺没有畅通前也不要吃汤水以及发奶的食品。等乳腺开通了以后,就要记得勤吸、勤喝水、勤喝汤。这时,刺激越多奶水也会越多。记得每3小时一定要抽吸一次。因为太长时间胀奶,容易产生积块。

开奶的小技巧

1.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许多新妈妈不相信只靠自己的乳汁就能喂饱宝宝,其实,不论乳房的形状、大小如何,都能制造出足够的奶水,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很重要。

2.尽早吸吮,勤喂奶。

婴儿的吸吮反射通常在出生第1小时内最强,建议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最晚也不能超过6小时。没有乳汁也要给宝宝吸,这样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3.避免乳头受伤。

刚刚开奶的妈妈,奶量不多,乳头娇嫩,很容易就被宝宝给吸破乳头。为避免乳头受伤,喂奶时宝宝应含住乳晕吸吮而不是仅仅含住乳头,控制好单侧的吮吸时间,如果乳头有受伤、破皮、皲裂或流血的现象时,可以把乳汁挤出来或者用吸奶器吸出来,也可以带上乳头保护器来喂养宝宝。

4.通畅乳管,经常排空、防止奶胀。

如果新妈妈在开奶的时候,乳管还没有通,可以在专业推拿按摩师帮助下通开乳腺导管,或者用吸奶器吸出来。刚生完宝宝千万不能马上进补汤汤水水的补品,最好等到奶管通了,再慢慢吃鱼汤、排骨汤。

5.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在喂奶时,母亲和婴儿最好同处一室,这样就可以做到随时哺乳,宝宝想吃就给吃。而且作为新生儿期的宝宝,在吮吸妈妈的乳汁时,会时不时的看着妈妈的脸庞,他会很享受与妈妈的肌肤之亲。

所谓“催乳”就是使用各种适当的方法使母乳增多,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量,让其吃饱。

催乳的方法

1.最痛苦但有效的是吸奶增奶法,方法就是先找催奶师按摩疏通乳腺,然后连续喝三天催奶汤(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猪蹄),按摩完后开始一个星期除给宝宝喂奶外,每两个小时用吸奶器吸一次奶,左右乳各15分钟共计30分钟

2.让宝宝多吸是王道,反正他什么时候想吃就给吃。

3.晚上热水泡脚,喝牛奶,按摸脚背。要坚持,不要才试了一两天就放弃。

4.吸奶器吸光了还要空吸10分钟,保持睡眠和心情愉悦。

哺乳期生活方式

1.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减少压力,树立产奶信心,保持心情愉悦。

2.采用混合喂养时应注意采取补授法。每次喂食奶粉前,先哺喂母乳,母乳吃空后,再添加少量奶粉。

3.在哺乳期间,不要急于减轻体重。

4.按摩,目的为增加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发育。

5.食疗也是极其重要的催乳方法。

女人会出现皮肤粗糙、色斑暗沉、阴道干涩、瘙痒异味、潮热盗汗、失眠多梦.气血不通畅,心慌心悸、身心乏力、月经紊乱、乳房下垂干瘪无弹性、异常停经、腰腹突出等等症状,想改善更年期症状,卵巢保养请咨询。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d/920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