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享

2020-6-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南京医院医院肿瘤科魏晓为

魏晓为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分子医学发展和靶向药物不断研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为主的精准医学时代。其中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这一靶点,ALK抑制剂也相应展开研发。其中,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的NSCLC患者,并于年获得我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批准。现邀请南京医院、医院肿瘤科魏晓为副主任医师分享一例ALK阳性NSCLC诊疗病例如下,进一步明确ALK阳性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与优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病例详情介绍

病史简介

患者中年男性,37岁,因“咳嗽3月余,痰中带血1周”入院。为刺激性咳嗽,逐渐加重,痰少,无发热,近一周痰中出现血丝。患者病程中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减轻3公斤。

既往史

吸烟史10余年,每天1包,已戒半月余。有饮酒史。

疗前评估

就诊外院CT示:左肺占位,恶性肿瘤待排。

入院后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阴性,左肺呼吸音低,左肺浊音界上抬,胸椎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癌胚抗原55.17ng/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7.91ng/ml,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24.02ng/ml,均明显升高。

影像学检查

本院胸部CT示:左肺门及舌段类团块伴舌段不张;左侧胸膜腔积液,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不排除转移;左侧部分肋骨及胸椎椎体多发骨质破坏。

确定诊断相关检查

肺部病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示:“左肺”腺癌,腺泡状结构为主。免疫组化为TTF-1(3+),P40(-),CK5/6(-),PD-L1(1+),ALK(d5f3)(IHC-vntana)(2+),ALK(IHC-ngativ)(-)。

骨扫描(ECT)示:左侧第4后肋、T9、T11骨病变,肿瘤骨转移可能性大。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未见肿瘤转移征象。

入院诊断

1、左肺腺癌Ⅳ期,纵隔淋巴结、骨转移,卡氏体能状态评分(KPS)80分;2、恶性胸腔积液。

方案制定

基因检测结果

EGFR阴性,ALK阳性,肉瘤致癌因子(ROS)1阴性。

一线靶向治疗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克唑替尼(mg,口服,2次/日)靶向治疗。

疗效评价

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评价中,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积液明显改善;纵膈淋巴结明显缩小。

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评价中,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基本消退;纵膈淋巴结基本退缩;肺门病灶基本退缩、肺复张。

图1患者治疗期间胸腔积液变化情况

图2患者治疗期间纵膈淋巴结变化情况

图3患者治疗期间肺门病灶变化情况

在疗效评价中,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1个月后,癌胚抗原30.6ng/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6.17ng/ml,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18.34ng/ml,均较治疗前得到降低。

不良事件

治疗期间出现Ⅱ度肝功能损伤、Ⅱ度腹泻、Ⅰ度恶心,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得以改善;Ⅰ度疲劳情况持续存在。

体会与思考·检测、治疗双管齐下,在患者治疗策略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靶向治疗是晚期非鳞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肿瘤诊疗已经迈入精准治疗时代,其中肺癌领域靶向药物的问世为肺癌诊疗带来很多突破性的进展。近年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作用愈发得以肯定。年新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分子靶向治疗是具有基因突变的Ⅳ期肺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重视病理活检、基因检测,给予耐药患者精准的治疗方案

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长足发展,开启了晚期NSCLC的精准治疗时代,具有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得以不断延长。由此,为了使肺癌患者治疗获益最大化,在疾病得到活检确认后,应同时明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明确患者突变情况,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NSCLC的精准化管理。

本次分享的病例中,患者就诊后通过活检确诊,同时基因检测提示具有ALK突变阳性,通过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疾病缓解,体现出肺癌精准治疗的精髓。

当前,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均基于基因突变结果,由此需要临床同道们进一步提高对病理活检和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有效地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克唑替尼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克唑替尼是第一代的口服ALK抑制剂。

PROFILE研究是第一项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比较克唑替尼与二线标准化疗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单药化疗相比,克唑替尼可显著延长经治ALK突变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7.7个月对3.0个月,风险比为0.49,P<0.),并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ORR,65.3%对19.5%,P<0.)。研究支持克唑替尼作为经治的ALK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选择。

本例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肺部病灶、肺门纵膈淋巴结都显著退缩,胸腔积液也基本消退,均显示出药物起到明确的治疗疗效。

长期使用克唑替尼的不良反应控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克唑替尼这类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毒性谱不同,一般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受性高。本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Ⅱ度肝功能损伤、Ⅱ度腹泻、Ⅰ度恶心的情况,对症治疗后缓解,即便Ⅰ度疲劳情况持续存在,也未对治疗的持续性产生影响,这些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d/925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