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治疗复发难治型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
2020-7-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安徽合肥)肿瘤一科吕东来卢虎生孙雪竹陆林
基本病程
患者王某某,男性,71岁。
年6月4日患者因“咳嗽、咯痰2月”就诊于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院,确诊右肺小细胞肺癌(SCLC)。6月11日在我科行EP方案化疗1疗程,6月20日起行右肺下叶及纵隔病灶伽玛刀治疗(DT:cGy/12F)。放疗后按期在我科行EP方案化疗6疗程。病情控制良好。
复发
年10月底复查肺CT提示左肺门淋巴结增大,再次安排EP方案化疗,10月31日起安排左肺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分次伽玛刀治疗),放疗剂量DT:cGy/14F。同年12月8日、12月31日EP方案化疗2程。
耐药进展
年2月16日CT复查见纵隔右侧部分淋巴结较前稍增大,考虑开始出现EP方案耐药进展。患者拒绝再次化疗,自行中医药抗肿瘤治疗。至同年9月份复查提示纵隔淋巴结继续增大,9月7日安排“伊立替康mgd1、d8+顺铂20mgd1-5”化疗。年10月23日复查CT提示纵隔体积继续增大,并发现右侧肾上腺新发转移灶。患者再次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考虑出现SCLC铂类耐药。
图1.-10-23SCLC出现铂类耐药进展(病灶直径4.9cm)
更换替莫唑胺方案:
年10月25开始更换为口服替莫唑胺(蒂清)单药化疗(mgD1-2,mgD3-5)。
TMZ治疗1周期初次复查,疗效明显:12月初复查提示纵隔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右肺转移灶及右侧肾上腺转移灶均较前有所缩小,安排原方案化疗。
图2.-12-06TMZ1周期后病灶缩小明显(直径1.9cm)
TMZ治疗2周期复查,疗效强化:年2月1日复查纵隔淋巴结、右侧肾上腺转移瘤较前继续缩小,胸部闷痛等症状消失。疗效评判VGPR。
图3.-02-01TMZ2周期后病灶继续缩小(直径1.3cm)
讨论
1、TMZ是新一代的烷化剂,一直作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线药物得到广泛应用。此外,TMZ也于年在NCCN第2版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更新中被纳入可选择的方案中,尤其推荐于难治型复发患者。但是国内SCLC患者的治疗中,该药的应用仍不普遍。临床在遇到复发难治的SCLC患者时往往忽略TMZ,即使使用,也多是应用在脑转移癌患者的治疗中。
2、我科为安徽省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在SCLC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丰富的经验,该例患者在年发病后,经精确放疗+化疗获取了长期缓解。随后再转为复发难治型,并且患者极度抗拒静脉化疗后,给予口服TMZ单药方案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提示我们TMZ不应在SCLC的二线/三线治疗中被遗忘。
3、年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更新中,TMZ的推荐剂量被删除,提示用药安全性较好。我科的使用经验参考了胶质瘤STUPP方案,给予mgD1-2+mgD3-5。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接受程度高,配合意愿好,也有较好的临床经济学效益。基于我们的使用经验,我们也希望该药物能更新药物说明书,扩大适应症范围,符合国内医保政策,使更多晚期SCLC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