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E我与林毅夫孙希芳师恩如山
2020-8-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次本文由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林毅夫教授从教三十年《我与林毅夫老师》征文活动中选出。本文作者孙希芳,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师恩如山
○
孙希芳
自从年进入CCER学习,到现在已有十五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林老师给了我无数次的指点、引导、鼓励和帮助。于我而言,林老师不仅是引领我学术研究之路的导师,更是导引我人生之路的导师,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日常处事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无奈我语拙,不善言辞,几次拿起笔却不知从哪里写起。下面谨从做研究、做人生选择、做人的细节等几个方面简略记述林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我作为林老师的学生的感受。文字粗糙,惟愿能够表达内心对林老师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关于做研究
在研究选题方面,林老师时时教导学生要“挖金矿,千万不要坐在金山上挖煤矿”;在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林老师叮嘱我们要做到“坚持本体而心中常无”。林老师对学生诲人不倦,把自己若干年的研究心得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我相信林老师的每位弟子对这些教诲都不陌生。我在林老师身边学习的时候,许多次听林老师讲起这些研究的体会。然而,听得很多,有时候不见得能够真正听到心里去,直到有一件让自己内心触动的事情出现。年轻学生容易有的一个倾向是从文献出发、跟着文献走,我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我记得,年有一段时间,我读了很多关于ruralcreditmarket的文献,并且自以为发现了文献中的一个漏洞,于是就此写了一个自我感觉不错的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模型,然后在我们发展组的组会上报告。事后,林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谈了一次,他首先肯定我在那个模型上下了功夫,然后话锋一转问我,我写的那个看起来很复杂的模型力图解释什么现象、对于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有意义?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自此,林老师讲的关于研究选题要“挖金矿而不要坐在金山上挖煤矿”的教导才真正进入我心里。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林老师这些教导的深刻含义,更多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