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24亿投资绿叶制药,为什么上车格隆
2024/2/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新技术 http://m.39.net/news/a_5709508.html
步入2月,高瓴资本继续致力于扩容其医疗版图,出手快准狠。
港股绿叶制药近期以定向增发新股方式获得了高瓴资本旗下基金HillhouseNEV这一战略投资者。
根据协议,公司以每股4.28元(较订立协议当日的收盘价有10.03%的溢价)发行约2.92亿股新股予高瓴资本管理,集资约12.52亿元;随后高瓴又以相同每股价格获得受让绿叶制药部分已发行股份(2.6亿股),高瓴本次合共耗资24亿港元,持有扩大后股本约15.60%,成为第二大兼主要股东。
数据来源:官方公告
受到这一利好消息,今天绿叶制药股价表现有点飘,直接跳空高开近15%,目前涨幅超51%,最新总市值逼近亿港元。
众所周知,高瓴资本的最大投资领域莫过于医疗健康。
目前,其投资的相关企业数量是往年的3倍以上,累计投资超过家各类型医疗健康企业,累计金额突破1亿。
在基金君看来,本次高瓴溢价出手绿叶制药依旧遵循了其对医疗布局的逻辑,即不仅善于发掘优质赛道中的龙头公司,也注重标的切入行业的成长空间。
为什么选择绿叶制药?
高瓴一向重视医疗创新,绿叶制药所在的赛道恰好戳中了它的心窝。
绿叶制药成立于年,前身是烟台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主要布局创新制剂及创新药,目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消化与代谢等疾病领域。
谈起绿叶制药的上市之路,着实有点看头。
4年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后因市场交投不活跃,再融资困难,中国概念股无法显出真正价值而决定私有化。时隔十年,在鼎晖资本、中信产业基金、新天域资本等明星PE护航下登陆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其股价走势不尽人意,自上市初达到11.13港元的新高之后,一路下挫,一度跌幅超70%,目前已然腰斩。
然而,股价受制于很多因素,关键的着眼点还是在于其所处的蓝海赛道的价值,高瓴针对这家企业做出了前瞻性的判断,或为其埋下一个潜在龙头企业种子。
从基本面看,从年上市至年,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正向增长之势,但根据最新的年中期业绩,绿叶制药实现收入29.62亿元,同比下降5.4%;毛利21.98亿元,下跌9.6%;期内纯利5.39亿元,同比下跌26.2%,不派中期息,而这一滑铁卢或将受疫情以及降糖药贝希纳入去年第三轮集采(降价幅度约60%)等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已有1个项目获上市批准、5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阶段,8个项目处于III期或关键性试验阶段、12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4个项目处于临床批件申请阶段,并储备超过10个临床前创新项目。
就细分业务来看,绿叶制药主要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方面的研发新药,而这两大市场的增长潜力都较为可观。
我国肿瘤治疗服务市场收入在-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2.5%,预计-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市场收入在年或达到亿。
绿叶制药从PharmaMar许可引进的抗肿瘤创新药lurbinectedin在中国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默示许可,拟用于一线含铂化疗失败后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
同时,就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而言,精神神经类药物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用药领域,中国中枢神经系统医药的销售收入已由年的亿元增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预计年至年期间,将以4.6%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年有望达到亿元。
而在这一业务方面,近期公司频出利好。
例如,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瑞欣妥)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注册商标:金斯明)正式在中国上市,直接对标约有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或将达到万)。
此外,公司的新冠中和抗体于近期完成了I期临床受试者的入组,也将在美国直接开展患者的临床研究。
除去本身的业务进展,绿叶制药也试图扩容其制药产业链——从创新药到生物药的布局,年12月收购致力于细胞治疗的博安生物98%股权,收购总价不超过14.47亿元,后者在上个月共获得约8.8亿元融资。
高瓴一直奉行一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与其投资绿叶制药的理念较为契合,即由于医疗行业的投资周期长,对短期股价的波动看轻点,重要的是找到好标的,然后坚定持有。
高瓴近期还看上了啥?
事实上,从年至今,高瓴就已投出超过14家公司,出手力度可见一斑。
除了继续在医疗版图上深耕,高瓴越发重视高新技术产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