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时代下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

2017-5-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10多年来,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靶向VEGF通路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使生存获益得到了极大提高。近几年,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抗血管生成通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在CSCO会议上,CCMTV-临床频道超级访问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医院秦叔逵教授、医院沈琳教授、医院徐建明医院周彩存教授分别分享了精准医学时代下,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领域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临床肿瘤学和药物研发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阿帕替尼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唯一标准用药。沈琳教授表示,对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探索孜孜不倦,小分子VEGFR抑制剂阿帕替尼研发的成功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这类药物在晚期胃癌常规治疗失败患者中的获益。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未来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治疗或许能够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

秦叔逵教授表示,肝癌是富血管肿瘤,自从肝癌第一个抗血管生成治疗出现以后,肝癌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改善。阿帕替尼的肝癌II期临床研究已获得较好数据,阿帕替尼在肝癌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秦教授还说道,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入组患者,预计两个月后完成入组,希望在明年的CSCO上能够跟大家分享研究数据。

在肺癌方面,周彩存教授说道,目前正在进行的肺癌II期临床研究显示了阿帕替尼多方面的获益,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肺癌研究中,改善患者的缓解率与PFS。虽然目前靶向治疗的靶点很多,但抗血管生成药物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为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其他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疗效。未来,抗血管生成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地位依然重要。

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徐建明教授谈到,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领域抗血管生成选择较少,国内仅有贝伐单抗一种可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别是肝转移和肺转移有很好的疗效。目前有一些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之中,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四位教授一致认为:精准治疗离不开抗血管生成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前途无量,未来抗血管生成与免疫肿瘤药物联合值得期待。阿帕替尼由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研发生产,填补了全球晚期胃癌三线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适应症,以期为癌症患者治疗带来新选择。该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以江苏恒瑞为代表的民族制药企业正走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并取得了辉煌成果。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l/921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