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市4款创新药,是什么成就了基石速

2025/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近日,国内创新药研发又传捷报。

3月14日,基石药业宣布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的扩展适应症成功获批上市,普拉替尼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及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选择性RET抑制剂。

此前2月9日,基石药业宣布,艾伏尼布(商品名:拓舒沃)成功获批上市。它是国内首个获批的IDH1抑制剂,填补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

自年初以来,基石药业已成功将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阿伐替尼(商品名:泰吉华)、舒格利单抗(商品名:择捷美)以及艾伏尼布(商品名:拓舒沃)这四款创新药成功推向市场。

一家创新药企在一年的时间内创下4款创新药上市获批的成绩,并且都是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潜在同类最优(best-in-class),这在医药行业极为罕见。

在国内创新药激烈竞争的拥挤赛道上,“基石速度”是如何达成的?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如何做到“又快又新又好”?

与时间赛跑

“双十定律”常常被用来形容一款新药上市的困难度,即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而且,新药研发还伴随着高风险:成功率不到10%。

年,正值国内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幕拉开、资本市场纷纷进军生物制药行业,当年年底,基石药业成立,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

创新药研发,唯快不破。

基石药业大力探索“自研+引入”,目前已经获批的普拉替尼、阿伐替尼以及艾伏尼布均是引进产品,而舒格利单抗则是由基石药业自研。多管齐下,既保障了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水平,也极大提升了效率。

经过5年多时间的深耕,年基石药业迎来了创新药的收获期。

年3月24日,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率先获批治疗先前经含铂化疗后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紧接着,年3月31日,阿伐替尼(商品名:泰吉华)获批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DV突变)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成人患者。随后的4月29日,阿伐替尼也在中国台湾获批上市。

上述两款新药均为中国首个,为国内RET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到了年年底,舒格利单抗(商品名:择捷美)获批上市。这也是全球首个联合化疗获批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NSCLC患者的PD-L1抗体。

新近获批的艾伏尼布则是国内首个IDH1抑制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其中,普拉替尼从新药上市申请(NDA)受理到第一个肺癌适应症获批,仅用了6.5个月,而业界的平均时间是13.7个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卷严重的PD-(L)1单抗赛道中,舒格利单抗不断超越,从第12位上升至NSCLC治疗第一梯队。

据了解,在年第四季度,舒格利单抗还是国内排名第12位的临床PD-(L)1单抗,年底已经跃升为第4位获批鳞状和非鳞状转移性(IV期)NSCLC的PD-(L)1单抗,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

根据研发进展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舒格利单抗有望成为首个覆盖局部晚期(III期)和转移性(IV期)NSCLC全人群的PD-(L)1单抗,提前约两年让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上肿瘤免疫疗法。

创新产品成功上市,还不是终点。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商业化能力是其赢得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创新药能否最终惠及患者的关键。

不光是临床开发、上市速度创下业内标杆,基石药业在商业化布局方面也颇具前瞻性、策略性。早在年,基石药业就开始着手商业化团队建设,当时旗下产品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精准医疗对商业化团队的专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自建团队可以更好的将优秀的治疗方案带给医生和患者。从商业视角看,建立商业团队,构建自有的商业生态,打通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后一公里”,是从Biotech到Biopharma进化的关键一步。

早布局、早出手的成效显著。例如,普拉替尼获批上市首日,即在30个省64个城市的DTP药房上市;阿伐替尼从运抵中国到送至分销伙伴的时间仅4天,上市首日即在30个省52个城市的DTP药房上市。

而且,两款药物在短期内销售成绩不俗:截至年6月30日,它们合计产生了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药品均为国内首创,且领先优势显著,基石药业尝试自己销售。而对于同类产品竞争异常激烈的PD-(L)1单抗,基石药业则主动拥抱强大的合作伙伴:如将舒格利单抗的国内市场授权给辉瑞,将国外市场授权给EQRx。

瞄准“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扎堆快速跟进,诸多同质化创新产品开始了对市场、资源的激烈争夺。用时兴词汇来形容,就是“内卷”。这对创新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药物研发必须盯住四个字——‘临床价值’,再扩展四个字就是‘患者获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年以来,药物研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而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基石药业的产品定位就聚焦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国内高发癌种。

在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看来,满足中国临床的治疗需求是行业创新最根本的动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年新发癌症病例万例,死亡病例万例,分别占全球总量约24%和30%。

从癌种上看,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癌症新发病例数排在前列。

从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上看,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1%,而美国则达到了约67%。

“先进的治疗方案未能及时引入国内并普及是主要原因之一。”江宁军说,正因如此,基石药业在治疗领域的选择上十分专注,围绕国内高发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疾病领域布局,寻找创新靶点和药物。

从公司已经上市的几款产品来看,潜在获益人群规模可观。据介绍,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的适应症布局涵盖了三期、四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胃癌、食管癌及T细胞淋巴瘤患者;而普拉替尼、阿伐替尼以及艾伏尼布三款精准治疗产品均为国内首创,总患者规模约9万人,除了已获批的适应症外,后续适应症的研究和注册都在顺利进行中。

除了精准的适应症策略,“基石速度”还得益于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

例如,舒格利单抗针对四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案,采用创新性设计,同时涵盖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两种亚型,使得需要两个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才能得到的结果,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达成,大幅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

又如,高效的桥接策略加快引进资产在大中华地区的审批,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在获得IND批准仅两年后就在中国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选品立项的精准独到、还是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都和公司团队实力密不可分。基石药业核心管理层在行业内都有20年以上的经验,曾在行业领先的跨国药企工作多年,大多还拥有医学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核心管理层的背景聚焦在肿瘤领域,能力高度互补,职能横跨研发、生产、注册、商业化等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迈入创新药2.0时代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随着药审改革推进,国外创新药在国内的评审的周期不断缩短,这对于国内企业快速跟随模式带来了很大挑战,尤其是me-too药同质化竞争、源头创新的缺失等问题备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z/930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