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春天ldquoIrdq

2020-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原创:翳安医学部

01

患者就诊过程及整体情况

1

基本情况

患者程某,男,54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2月余”,于年6月4日入院诊治。

2

现病史

患者于月3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少量白痰,偶有胸闷不适。患者无发热,胸痛,无呼吸困难。月5月30医院门诊行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肝内囊性病变(囊肿);肝脏低回声光团性质待定,双肾结石。

3

既往史

冠心病史,肺癌家族史(父亲死于肺癌),年6月肠息肉切除术后。

4

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体能评分ECOGPS为1;余无殊。

实验室检查:年6月5日查癌胚抗原(CEA):.70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8.84ug/L↑;糖类抗原(CA):.70U/mL↑;血常规、肝肾糖电解质、凝血象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检查:年6月3日PET-CT示: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及左肺门肿块,纵膈及左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肝右后叶上段结节,代谢异常增高;T11及L2椎体骨质破坏,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多为左肺恶性肿瘤性病变伴淋巴结、肝、骨多发转移。右肺门小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多为淋巴结炎,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明显恶性肿瘤病变征象。

病理活检:(肝占位穿刺活检)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为SYN(+),CgA(灶+),CD56(+),NapsinA(-),TTF-1(+),VILLIN(-),CDX2(-),CK20(-),PSA(-),PS(-),Ki-67(Li:50%)。

基因检测结果:PD-L1表达阴性,TMB为11.54mut/Mb(中等水平),微卫星稳定型(MSS型)。

5

诊断

左肺小细胞肺癌,广泛期

肝部继发性恶性肿瘤,

纵膈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

骨继发恶性肿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02

抗肿瘤治疗过程

1.年6月19日开始,患者在接受了第一个周期的EP方案(依托泊苷+铂类)化疗。

2.年7月11日-年8月22日,患者开始接受PDL1单抗德瓦鲁单抗(“I”药,Durvalumab)+EP方案的治疗3周期。治疗期间,患者的CEA及CA水平得到迅速下降。

上图为患者抗肿瘤治疗全程

3.在德瓦鲁单抗药+EP方案治疗三个周期后,患者进行了全身的PET-CT检查,整体疗效评估为PR(部分缓解),并且全身多处转移灶(肝、淋巴结及骨)代谢明显受抑制,肿瘤较前缩小。患者整体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适或不良反应发生。德瓦鲁单抗+化疗方案成功使该PD-L1表达阴性患者的全身病灶得到缓解。

注:CEA参考范围:0~7.2(ng),CA参考范围:0~35(U/mL),NSE参考值:0-18.3((ug/L))

下表为治疗期间多次影像学复查结果

以下展示治疗前后的PET-CT直观对比,可以明显看到使用“I”药+化疗后多处肿瘤都出现大幅缩小。

上图: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情况对比

03

诊疗总结

讨论

1.I药联合EP方案提高晚期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

根据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IMPower的结果以及今年WCLC所报道的CASPIAN的初步结论。新版的NCCN指南,推荐免疫联合化疗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通过CASPIAN研究可知,采取“I”药+EP方案的联合治疗,相对于单纯的EP方案化疗而言,总生存获得显著延长(13.0mvs.10.3m),死亡风险降低27%(HR=0.73)。同时,联合治疗组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67.9%vs.57.6%)。因此我们推测对于肿瘤负荷比较高的一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能迅速控制病情,缓解肿瘤相关症状。

2.I药联合EP方案具有治疗毒性可接受

根据CASPIAN中治疗安全性的数据可知,I药联合EP方案与单纯化疗相比,可能会产生19.6%的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相比而言,这一数据显著低于IMPower中应用Atezolizumab联合EC方案的结果。因此,采取I药+EP方案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

3.I药联合治疗的疗效是否需要生物标记物的预测。

目前,针对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主要包括PD-L1和TMB。然而,既往有研究指出,PD-L1的检测结果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活检组织中肿瘤细胞占比的差异,PD-L1检测抗体的不同,PD-L1阳性结果判断标准的差异。另外,由CheckMate及IMPower研究可知,将TMB作为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时,也未展示出十分良好的疗效预测能力。

在CASPIAN的研究之初,研究者并未设计使用生物标记物对最终的疗效进行分层分析。因此,我们在后续应用I药联合EP方案的治疗选择时,暂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患者的PD-L1和TMB状态。后续,在CASPIAN研究最终完成后,不排除研究者对研究数据及标本进行二次分析,探索可能存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本例患者主诉因“咳嗽咳痰、胸闷2月余”入院。患者主观症状较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转移部位多,肿瘤负荷重。因此,我们选择有效率更高且毒性相对较低的I药+EP的联合治疗方案,患者完成一周期联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周期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部分显著退缩。患者拟后续完成5周期的联合治疗,并序贯采取I药单药维持治疗。

病例提供:余静医院胸部肿瘤放化疗科

点评:谢丛华医院

谢丛华

医院

武汉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委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找药宝典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hl/925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