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患肺癌,为什么她能活的更久
2017-9-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为什么这位癌症晚期患者从医学角度看,已经没有理由继续生存,而她偏偏活得很好,奇迹般地长期存活?而另一位肿瘤恶性程度不高,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还能生存几年,但偏偏很快结束了生命?”因为前几天一名老病人的突然到访,让我思考这个问题很久。
她是一个69岁的老太太,2年前因为咳嗽一个月就诊,诊断为肺癌晚期,积液、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老伴儿几年前去世,现在由四个子女轮流照顾。
因为合并症多,身体状况差,充分跟家属交代病情后,要求化疗,原因是老太太要求能吃的下饭就行,此后间断做了10次化疗,回家后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了,可以吃下饭,还能坐在麻将桌上来几圈。
这期间也下了无数次病危通知,因为出现了肠梗阻、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肾功能不全等,但老太太居然都挺过来了。
虽然不识字、老花眼、耳朵背,但每次查房都能看到她微笑点头,温和地回答问题,从不多问半句,所有病情的了解和反馈都是她的女儿出面。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她属于“不听话的患者”,化疗出院后从不复查,只有在医院。前几天我从护士站走过,看到她精神抖擞地坐在轮椅上吃着肉松面包,看见我停下来,朝我笑了笑,我说:“又来住院啦?最近怎么样?”她女儿说:“胃口可好了,天天和邻居打打牌,还能到处溜达,这次住院复查一下。”
后来我翻看了一下病例,肿瘤还在,积液没有了,这让我感到很惊讶,那个曾经被推断只有1年生存期的她,居然还能坚持2年,甚至3年!
和她同时住院的还有一个62岁的病友,高级知识分子,同样是肺癌,没有合并症,化疗后的第4个月发现了骨转。
与第一位患者不同,自从得知患了癌症,她每日都郁寡欢,拒绝所有社会活动,甚至连下楼逛逛菜市场都不去。
尽管两个女儿苦口婆心劝说,但她始终认为“得了癌症就像判了死删,那一该随时来到。”她恐惧、焦虑、失眠,这让亲人感到到无奈。
每次查房都会看到她躺在床上,无力、痛苦、绝望....“您今天好点了吗?哪儿不舒服?”“疼,不想吃饭。”每天都是医生与她这样对话,她渴求生命却又痛苦不堪,没多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借用身边两个患者的例子,并不是想说明手术或化疗会加速生命的逝去,而是想说明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对癌症康复的影响。临床上有数据显示,90%以上癌症的发生、转归与内分泌和免疫防卫功能有关,而后者又受患者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80%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精神创伤、不良情绪都可能成为癌症的危险因素,表现某种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病人,其生存期较短,采用情绪支持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使癌症病人生存期延长1倍。
年,对北京抗癌协会评选的抗癌明星做过调查研究,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因素: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正规治疗;他们都有乐观的精神;他们都具有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家庭、社区、单位等)。
近半个世纪的肿瘤心理治疗的研究已从各方面证明了心理治疗对癌症康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即从心理、社会因素着手改变病人的心理条件,从而促进癌症康复。
一、改变不良认知有研究发现,与那些无助、绝望感的患者相比,采用“否认”或“斗争精神”的应对方式的患者无复发存活率更高。患者要客观地认识肿瘤,并期癌症发生治疗的偏见,科学合理地接到肿瘤诊治,积极乐观的对待肿瘤更容易使病情恢复。
二、改变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但有损健康,还会阻碍肿瘤康复,所以癌症患者应遵照医生的嘱托,杜绝吸烟、酗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三、恰当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与身心建康成正相关,也就是说拥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遭受生活事件袭击时,能够有较大的缓冲能力,从而帮助患者重新进行自我评价,减弱身心反应。
1、家人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常常是社会支持的中心人物,如果与家人出现矛盾,患者会有被遗弃、被拒绝的感觉,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家人如果给予关自、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2、医生癌症患者在诊断时,临床医生除了手握手术刀,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病程、疾病种类等身体状况和个性特点,提供疾病预后、重视患者的心理评估,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请专业心理医生干预。
3、朋友及其他在诊治早期可以给予患者一些实体支持,如帮忙买东西、照料小孩等,医院探望患者时,不要将患者现在的身体状况与以前健康状态时相比较,而是换一种关心的提问方式“您怎样”或“您今天怎样”,“伙食怎样”,“医院服务措施怎样”,“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等等。
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集体支持包括提供疾病信息,并与已经治愈的患者访谈,让患者倾诉她的所有的情感,询问有关健康的问题,并接受情感支持,患者之间互相接纳,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可以尽快的改善其心境,增加康复信心和抗病意志力。
病由心生,境随心转,改变人的心性,命运也会改变。希望患者、医务人员、家属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互相理解、团结一致、共同对付癌症的抗癌同盟,以增强患者的信心,鼓舞其斗志,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寻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寄托。
本文来源于癌症康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