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017-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专业综合-呼吸系统-肺癌
一、概述
1.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的恶性肿瘤;
2.肺癌发病率为肿瘤的首位,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
二、病理
(一)病因
1.吸烟:吸烟是肺癌死亡率进行性增加的首要原因;
2.职业致癌因子;
3.空气污染;
4.电离辐射;
5.营养与饮食;
6.其他诱发因素;
7.遗传和基因改变
(二)病理与分类
1.按解剖学部位分: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主支气管至段支气管的肺癌,主要是鳞癌和小细胞癌;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主要是腺癌;
2.按组织病理学分类:
(1)非小细胞癌(NSCLC):
①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中央型肺癌多见,吸烟者多见;
②腺癌:女性多见,在肺边缘部形成2~px肿块,化疗效果较差;
③大细胞癌;
④其他:包括鳞腺癌、类癌等
(2)小细胞肺癌(SCLC):燕麦细胞型为主,可引起类癌综合征,对放化疗敏感,转移早;
三、临床表现
(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咳嗽:早期出现,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呛咳;
2.血痰或咯血:多见于中央型肺癌,大咯血少见;
3.气短或喘鸣;
4.发热;
5.体重下降:晚期可表现为恶病质;
(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胸痛:可为阻塞性炎症波及胸膜或胸壁引起;
2.声嘶:癌肿或肿大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左侧多见);
3.吞咽困难:癌肿压迫食管;
4.胸水;
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6.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胸壁少汗或无汗;
(三)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多见于SCLC;
1.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2.转移到骨骼;
3.转移到腹部(特别是胰腺);
4.转移到淋巴结:(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转移常见部位;
(四)胸外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2.异位促性腺激素;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
4.分泌抗利尿激素;
5.神经肌肉综合征;
6.高钙血症;
7.类癌综合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的重要方法):
(1)中央型肺癌:可引起气管阻塞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肺不张伴肺门淋巴结肿大时(特别是右上叶),下缘可呈“反S”征;
(2)周围型肺癌:毛刺征,胸膜尾征,厚壁、偏心、内缘凹凸不平的癌性空洞;
(3)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2.MRI、SPECT、PET;
3.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4.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率高;
5.针吸细胞学;
6.纵隔镜、胸腔镜;
7.胸腔积液检查;
8.开胸肺活检;
9.肿瘤标志物;
(二)诊断
1.诊断方法:高危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2.早期诊断肺癌的可疑征象(也是审题时优先考虑肺癌的因素):
(1)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呛咳2~3周,治疗无效;
(2)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
(3)短期内持续或反复痰中带血或咯血,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4)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肺炎,特别是肺段肺炎;
(5)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无异物吸入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6)不明原因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
(7)影像学提示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肺不张;
(8)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
(9)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
(10)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进行性增加者;
(三)鉴别诊断:肺结核(结核球、肺门淋巴结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纵膈淋巴瘤、肺部良性肿瘤、结核渗出性胸膜炎;
五、治疗与预防
(一)NSCLC
1.局限性病变:
(1)手术:Ia、b,IIa、b期可耐受手术的NSCLC首选手术;
(2)根治性放疗:I、II期不能耐受手术及III期患者;
(3)根治性综合治疗:适合III期患者;
2.播散性病变:
(1)化疗;
(2)放疗;
(3)生物靶向治疗;
(4)转移灶治疗;
(二)SCLC:化料为主的综合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三)生物反应调节剂;
(四)中医药治疗
(五)预防:避免接触发病因素,特别是不吸烟和及早戒烟;
========丁香园执考助手========
=====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