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大咖齐聚首,共话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2020-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译: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进展快、易复发,极大困扰着研究者和患者。近年来,免疫、靶向药物等多项研究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共同引领着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篇章。有医院的王永生教授、大连医院的刘基巍教授、浙江大学医院的潘宏铭教授和医院的姜达教授就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专访。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王永生教授: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开展的如火如荼,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较大,但是其在小细胞肺癌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证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率并不低,也就是常说的突变负荷不低,这也给免疫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抗原基础。目前,已经有多个免疫治疗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进入到II/III期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在CheckMate-研究当中,伊匹单抗联合nivolumab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看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而KEYNOTE和研究同样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OS和PFS获益。IMpower研究旨在评估atezolizu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临床疗效,该研究目前已有报道达到研究终点,具体研究结果有待于后续报道。

另外,还有针对小细胞肺癌的ADC药物(抗体耦联药物)的相关研究。之前报道针对DLL3的ADC药物II期临床效果很好,但是在III期临床研究却没有看到很好的临床获益。联合治疗是免疫治疗临床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而该研究是一项单药治疗研究,该药物未来也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开展进一步研究。

Biomarker是免疫治疗研究的重要一环,而biomarker在小细胞肺癌领域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未来需要在PD-L1以及TMB等众多生物标志物方面做更多临床研究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安罗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解读

刘基巍教授:近30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直到年免疫治疗的兴起,给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程颖教授带领中国肺癌专家团队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并在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既往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以放化疗为主,初始治疗疗效非常好,但由于耐药的出现,导致二线和三线治疗方案选择相对有限。安罗替尼作为新型多靶点小分子TKI药物,主要作用于VEGFR、PDGFR、FGFR以及c-Kit等。程颖教授牵头的这项II期临床研究有诸多亮点。从主要研究终点PFS来看,对照组PFS仅为0.7个月,而试验组PFS达到4.1个月,PFS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对照组DCR为13.2%,而试验组DCR可以达到71.6%,这对于临床试验来说是非常可喜的结果。安罗替尼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希望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前景

潘宏铭教授:刚才王教授和刘教授对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详细介绍。小细胞肺癌的传统一线、二线治疗模式是化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二线探索结果都是失败的。推测只针对VEGFR的单靶点抗血管生成药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会带来生存获益。而程颖教授主持的这项研究,入组患者为三线或以上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PFS提升了3.4个月,疾病控制率从13%提高到71%,这可能与安罗替尼作用于多个靶点密不可分。安罗替尼既可以作用于VEGFR,也可以作用于PDGFR、FGFR,以及C-Kit。在安全性方面,与NSCLC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并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事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考虑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评估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此外,安罗替尼与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是否可以提升疗效,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展安罗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研究,如果结果为阳性,可以让更多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中获益。也希望正大天晴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将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药物推向国际,并拓展安罗替尼的适应症。

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姜达教授:近几十年来,小细胞肺癌传统的治疗模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放化疗,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则以化疗为主。目前而言,几乎所有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治疗方式都会在小细胞肺癌领域有所尝试。除了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外,至少还有两项研究值得研究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d/925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