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模式
2020-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作者:
颜文彬刘璇周宗玫王玉霞肖泽芬冯勤付陈东福吕纪马梁军邓垒张涛王文卿毕楠王鑫王小震惠周光王绿化
摘要目的
分析精确放疗技术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调强放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模式、复发部位与放化疗关系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中医院于-年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例,其中例治疗局部区域复发,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全组复发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4%、14.7%,中位生存期23.4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2.96个月,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1.5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23.0%、10.0%。原发灶复发67例(53.6%)、区域淋巴结复发21例(16.8%)、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复发28例(22.4%)、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复发9例(7.2%),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96、24.76、23.23、18.66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2%、46%、11%(P=0.、0.、0.)。6例(4.0%)患者靶区外孤立淋巴结复发,其中5例位于锁骨上区域,1例(0.8%)野外孤立淋巴结复发。
结论
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局部失败部位主要为肺原发灶,更好的分割剂量和靶区范围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作为特殊病理类型的肺癌,其主要特点为肿瘤的快速增殖及较早的广泛转移。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相对较敏感,局限期患者接受治疗后缓解率高达80%~90%,5年生存率约为30%左右[1]。调强放疗技术条件下肺癌靶区范围及放疗剂量更加优化和精准,同时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照射并降低不良反应。而局部区域的复发风险状况尚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后局部区域复发位置分布以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1.入组标准:(1)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SCLC;(2)影像学检查后分期为局限期;(3)接受胸部调强放疗及化疗;(4)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排除标准:(1)未接受放疗者;(2)局部复发部位不明确者;(3)首次复发为远处转移者。3.一般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年8月至年5月中医院收治的例局限期SCLC的病例资料。例局部复发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93例,女32例,年龄27~78岁(中位数56岁)。50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其中同步放化疗+化疗8例,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化疗30例,化疗+同步放化疗12例。余详见表1。表1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布4.调强放疗:放疗剂量30~64Gy(中位数60Gy),其中剂量50Gy4例(3.2%),50~60Gy例(95.2%),60Gy2例(1.6%)。分割剂量1.8~2.4Gy/次,91.2%患者为2Gy/次,1次/d。GTV包括影像学可见肺原发病灶,诱导化疗后GTV为化疗后原发灶;GTVnd包括化疗前受累转移淋巴结;CTV包括GTV及GTVnd外扩6~8mm,部分高危区预防照射;PTV为CTV三维外扩5mm。预防性脑照射45例(39.8%)剂量24~36Gy,39例剂量25Gy分10次。5.化疗方案:64例EP方案,32例EC化疗,6例EP+EC方案,10例含铂方案,1例IP方案。6.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放化疗后3个月以上,经连续CT监测证实的原发肿瘤或淋巴结较前增大,或者出现新病灶定义为复发。根据复发位置分为肺内原发灶复发和淋巴结复发。锁骨上或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明显低于同侧纵隔转移患者,因而将淋巴结复发进一步分为同侧纵隔区域淋巴结复发以及锁骨上或对侧纵隔的远处淋巴结复发。多区域复发定义为2次出现不同部位复发的间隔时间30d,否则以首次复发部位为复发区域。7.观察指标: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