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肺癌骨转移3个月,86岁ldquo
2021-3-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以下正文
9月5日,香港配音演员、歌手、电影及电视剧演员谭炳文,因肺癌于9月5日去世,享年86岁。
演员、歌手、播音、主持、配音;他或许是香港最多栖的前辈艺人,也是香港业界公认的“配音王”,被誉为无线电视、乃至香港影视界的“配音教父”。
从日本动画片《阿拉蕾》、《圣斗士星矢》、《龙珠》,到好莱坞的《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蜘蛛侠》。他也是日本演员泉谷茂、滨田晃,韩国演员宋在浩、李德华,包括台湾演员金超群、美国演员马龙·白兰度的常任配音员。离世之前,他以任职44年6个月成为无线电视不连续任职年资最长的配音员。
据悉,他于今年6月因腰痛而进行深入检查才发现是肺癌并扩散到骨。查出肺癌后,他的心态一直非常乐观,在积极接受各种电疗、化疗的同时,还一直希望能多挺些时日。9月4日凌晨,他突然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医,经过长时间抢救后,最终还是撒手人寰,在医院安详离世。
对于生死,他早已看淡。他说:“要死的时候自然会死,不用太担心;人生总有一次,最紧要是千万不要太辛苦。”
“不要太辛苦”是这位86岁仙逝的老人留给世界忠告。让肿瘤患者的治疗“不要太辛苦”是TOMO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的服务宗旨。
肺肺骨转移发生率10%-15%
患者中位生存期6-10个月
自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由于发病隐匿,肺癌确诊时约有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
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0%-15%,研究显示甚至有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10个月,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发生于脊柱者占50%,股骨占25%,肋骨和胸骨占12%。
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SREs。引起SREs的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癌骨转移患者一旦发生SREs,将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期,有研究显示生存时间可缩短一半。若合并严重SREs,如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并发症,患者的生存将进一步缩短。
仅50%肺癌骨转移有临床表现
骨痛、病理性骨折、高血钙症
仅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SREs,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
骨痛为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增大至骨髓腔内压力6.67kPa出现骨痛,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肿瘤分泌的前列腺素、白介素-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疼痛介质及肿瘤侵犯骨膜、神经、软组织均可导致剧烈疼痛。
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约1/3患者以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而无原发癌表现。在此前,患者可全无自觉症状,甚至带瘤生存数月至数年。高钙血症是肺癌骨转移的致死原因之一。肺癌骨转移晚期还可出现乏力、消瘦、贫血、低热。
肺癌患者相关心理痛苦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失望及孤独等。因此,患者心理需求是大量的,如安全感、爱与被爱、理解、自尊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确认和较好的满足,就不可能获得疼痛及其他症状的缓解。
专家指出
原发肺癌病史的患者出现以下任何情况均可视为骨转移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骨转移相关检查:
①骨痛/骨折;
②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
③碱性磷酸酶升高;
④高钙血症。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其进行以下检查:
1.放射性核素显像
ECT与PET/CT是筛查骨转移的主要手段。目前ECT是骨转移首选的筛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全身骨组织一次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PET/CT对于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选择恰当的显像剂对于骨转移寡病灶的诊断更为重要。
2.X线
故X线并不作为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手段,而是常用于对有临床症状的部位(如疼痛、病理骨折)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ECT或MRI)所发现的异常进行补充评估。
3.CT/增强CT
CT较常规X线平片检测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是对骨转移的诊断、骨质破坏程度评价较实用的工具。CT对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而X线平片阴性、有局部症状、疑有骨转移、MRI禁忌的患者较有价值。
4.MRI检查
MRI对骨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显示ECT无法显示的早期骨转移灶,尤其适用于检测脊柱的转移灶,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增强MRI有助于显示更多转移灶。
5.骨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诊断是肺癌骨转移确诊的金标准。通常情况下,穿刺活检不会引起病理性骨折事件的发生。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版)指出:
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缓解症状及心理痛苦、预防或延缓病理性骨折等SREs。肺癌出现骨转移时即为全身性疾病,应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包括:肺癌(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放疗、手术、止痛、双膦酸盐和心理支持治疗。)
放射治疗是肺癌骨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还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及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下面着重介绍体外放射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是肺癌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首选方法,对经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后仍无法缓解的顽固性疼痛、椎体不稳、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局部放疗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疼痛。对于长骨骨折患者,放疗可有效控制疼痛,并有可能促进骨折愈合。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出现给肺癌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SBRT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并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体外放射治疗适应证:①有疼痛症状的骨转移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②选择性地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姑息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
③骨寡转移SBRT治疗。
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①cGy/次,共10次;
②cGy/次,共6次;
③cGy/次,共5次;
④cGy/次,单次照射(顽固性疼痛、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推荐剂量为8Gy/次-10Gy/次);
⑤对于寡转移或者形成软组织肿块的骨转移病灶可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包括采用SBRT技术。
体外放疗的适应证:单此放疗适应症:
①非中线骨转移;
②行动不便急需解决骨痛的患者。
多次放疗适应证:
①因其他治疗止痛无效因疼痛需要放疗的骨转移患者;
②有骨折风险患者。对大多数无椎体骨或重要结构骨转移的初治骨转移瘤患者,可推荐单次大剂量放疗。但再放疗和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分次放疗。推荐单次放疗用于活动及搬运困难的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
体外放疗疗效评价:①疼痛改善程度:
?完全缓解:指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恢复正常活动,基本可以不用止痛药。
?部分缓解:指疼痛减轻,止痛药使用明显减少,因骨转移所导致的功能障碍部分缓解;
?无效:疼痛略减轻或无明显缓解,止痛药物剂量不能减少。
②影像学检查。
TOMO放射治疗系统作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是目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的代表。TOMO放疗的优势:
①患者固定稳固且舒适;
②呼吸调控至最小化,呼吸造成的靶区移动减少至最小程度;
③不同影像模式易于切换(MR到4DCT,PET到4DCT等);
④设备对射线的衰减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准确计算患者的剂量。
此外,TOMO放疗既可以做立体定向放疗与可以做常规分割放疗,能够满足40cm*cm范围内所有病灶的任何剂量要求。这意味着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TOMO放疗可以对所有转移灶一次照射,治疗效果更高,副作用更小,患者恢复更快,生存质量更高。
参考资料: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版)
TOMO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简介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TOMO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引入世界领先的TOMO放疗系统,汇聚浙江省知名放疗专家,注重规范化诊疗,强调个性化处理,实现了肿瘤的确诊分期、靶区勾画、治疗计划制定和放射治疗管理的一体化,通过精确、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放疗专家简介▼
(点击可放大保存)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