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靶向药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016-1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恶性肿瘤怎么治?对于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发现得较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就要采取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其他的治疗手段了。靶向治疗不适合所有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强烈副作用让很多肿瘤患者望而生畏,于是,他们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高价”的靶向药物。然而,靶向药物治疗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什么人能用靶向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包括做靶向治疗的时机,都需要精准判断。周女士(化名),57岁,女性,不久前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告诉她,目前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合动手术了,建议她服用靶向治疗药物。但是吃药前,医生建议周女士做了一项基因检测,周女士非常不理解,这基因检测到底是什么?是不是非做不可呢?医生向周女士解释,她的病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肺癌的80%~85%。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选择内科治疗,在以往,最常用的就是化疗。而最近几年,不断出现的新的临床数据将靶向药物提升到了一线的治疗地位。但是,研究显示,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特异性非常高的个性化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并非对任何患者都有效。数据显示,大约30%的亚洲肺癌病人、10%的欧洲病人的“人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发生了基因突变,这部分病人如果接受分子靶向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70%左右。反之,没有基因突变的病人即使使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没有效果。而且,在肺癌靶向治疗中还有“优势人群”,主要是指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这些患者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0%~60%,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有效率可以达到70%~80%,而周女士刚好符合所有的条件。医生建议周女士做“基因检测”,目的就是看看周女士有没有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那么周女士就可以在诊断后直接接受分子靶向药物的口服治疗,无需再忍受化疗的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的双重折磨。基因检测可“预知”靶向药物疗效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的疾病,随着分子肿瘤学的迅速发展,肿瘤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用药后效果的判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汤老先生(化名)今年70岁,他发现自己患上胃癌时是在年,当时切除了2/3的胃,并进行了化疗等治疗,病情稳定了下来。去年年底,汤老身体不适加重,肺穿刺活检显示,癌细胞转移到了肺上,医生为其确定了化疗加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周女士相同,医生给汤老做了一项Her-2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三个“+”号,提示用药效果会很好。在进行相关检查之后,今年1月份,汤老正式进行了化疗,并加用了靶向药物。第一周期化疗,汤老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CT显示肺部肿块也明显缩小了。两个疗程下来,汤老先生肺部的肿瘤持续缩小,胃口也有了。不做基因检测用药等于盲目治疗传统的化疗药物对于生长旺盛的细胞杀伤力最大,在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我们体内原来就生长得很快的一些正常细胞,比如:胃肠道细胞、头发中的毛囊细胞和造血细胞等,因此,化疗后会出现呕吐、腹泻、掉头发、贫血、抵抗力低下等副作用。而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肿瘤突变的基因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选择性地破坏这些带有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导致其特异性死亡,而不破坏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如果把传统的化疗药比喻为“不分敌我的炸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么分子靶向药物,就是“区分敌我的生物导弹”。江西龙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表示,靶向药物虽好,但种类繁多,且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不同肿瘤、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突变基因,因此,在选择靶向药物治疗之前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基因检测后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才能使得有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个体化救治,而对于没有靶向药物设计针对基因突变的患者则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日报健康说长按识别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z/919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