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肿瘤ELCC2014小细胞肺
2019-4-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维君教授在欧洲肺癌大会(ELCC)现场
常见驱动基因亟待探索、发现
多项研究包括法国肺癌生物标志物(BM)项目、美国肺癌突变联盟(LCMC)和德国临床肺癌基因组计划(GLCGP)表明,高加索人群中超过6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在已知癌基因突变。而在这些基因突变中,已知突变包括EGFR、KRAS、ALK、ROS1等,均已有对应的靶向药物。目前这些驱动基因研究多集中在NSCLC领域,关于小细胞肺癌(SCLC)驱动基因的研究较少。
北爱尔兰Abdelraouf等报道一项SCLC常见驱动基因的研究。研究共检测75例患者石蜡组织,其中60例能用于检测基因,包括EGFR、KRAS、NRAS、BRAF、ALK融合基因和MET基因扩增等。25例完成了6个基因的检测。31例标本检测EGFR,未发现突变。35例标本检测KRAS,全部为野生型。37例检测NRAS,全部为野生型。58例检测ALK融合基因,未发现重排者。42例检测MET基因扩增,未发现扩增患者。42例检测BRAF,检出1例基因突变,该患者为55岁吸烟的局限期高加索SCLC患者。研究提示,目前多数NSCLC常见驱动基因在SCLC中都比较少见或罕见,SCLC致病因素或需进一步探索。
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有效、可行
尽管目前SCLC一线治疗缓解率较高,但对于一线复发、出现化疗耐药的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的难治性SCLC患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既往有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Mountzios等报告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评价紫杉醇/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对复发、化疗耐药的难治性SCLC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研究选择体能状态(PS)评分为0~2分、一线化疗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90mg/m2,d1、8、15)与贝伐珠单抗(10mg/kg,d1、15)联合治疗,28d为一个治疗周期。研究共入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为64岁。PS评分为0~1分患者共27例,PS为2分患者3例。基线数据显示,19例(63.3%)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治疗,17例(56.7%)既往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30%)有脑转移。
结果显示,30例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为20%,疾病控制率为3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2.7个月,中位OS为6.3个月。3级和4级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乏力为主,多数可耐受。1例患者发生非致命肺栓塞。
研究提示,紫杉醇+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复治化疗耐药性SCLC患者可行且有效,值得进一步通过大样本研究探索。
转载请注明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