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为什么怎么才
2021-3-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骨骼是许多癌症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以肺癌、乳腺癌最为多见,为什么呢?
肺脏、乳腺的血流均可以直接进入椎静脉,而椎静脉是没有静脉瓣的血管,因此癌细胞随血流而四处逃窜,从而发生骨转移。胃癌、肠癌等癌细胞转移时需经肝、肺脏,多被“滤”住,因而这些肿瘤骨转移发生率比较低。
骨转移早期因转移瘤小、破坏范围小多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转移瘤增大增多,症状也就明显了,逐渐加重的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脊椎骨转移时可表现为腰背酸困、胀痛,股骨转移有局部固定的疼痛点,肋骨转移也可能有胸壁固定的疼痛点等等。骨转移最常发生在脊椎骨,尤其是腰椎,发生率占所有骨转移50%多,有些肺癌、乳腺癌病人首发症状就是腰痛,其次是股骨、骨盆,肩胛骨、肋骨也是容易发生问题的骨骼。
骨转移一般不直接威胁生命,不同的癌症骨转移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骨转移发生在脊椎骨、股骨等承重骨上,则存在潜在危险,比如脊椎骨骨折导致截瘫是很麻烦的。因此一经发现骨转移都需要积极干预,抑制骨质破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骨转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骨核素扫描,花费小一些,发现问题进一步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当然PET-CT比骨核素扫描要好些,但是代价太大。
骨转移无疑是疾病晚期的征象,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相应的全身抗肿瘤治疗、止痛治疗等综合措施。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肿瘤专家刘自力认为,从中医上看,骨转移癌归属于“骨瘤"、“骨蚀”等,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虚为其本,痰淤邪毒互结为其标,故治以温肾壮骨止痛,散结解毒,扶正祛邪为主。骨转移常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手段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放射性核素、二磷酸盐类药物及止痛药等,但单一治疗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在骨转移中医治疗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患者过有质量的生活。要控制住症状,让病人舒适生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为病人止痛,同时,要用中药来干预骨骼被破坏的过程。骨转移多见于晚期癌症病人,其病机以虚为主,而抗癌西药多对人体正气有所损伤,病人不能耐受,所以治疗骨转移应着重补虚,增强人体免疫力,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祛除癌毒的目的。同时,中医药在提高生存质量,恢复骨质损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肿瘤专家刘自力博士“和法治肿瘤”具有以下作用:
1:快速消灭癌细胞
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多靶点广谱治疗的作用,刘自力博士通过对上百味中药组合搭配的药理作用能有效的抑制肿瘤基因突变,阻断肿瘤细胞生成,从而消灭癌细胞。中医药治疗肿瘤见效快,能显著的控制肿瘤生长发展,阻断肿瘤细胞分裂繁殖。刘博士的中药配伍药方中对肿瘤细胞直接抑杀作用,比如中药中的半枝莲、夏枯草、蛇舌草、山慈菇、壁虎、蒲公英、大黄、桃仁等药材都具有抗癌消肿瘤的作用。
2:消除放、化疗毒副作用
放、化疗对人体的损伤非常严重,放、化疗期间普遍存在胸水、腹水等并发症,死亡率高,后期复发、转移率高的情况。而且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如疼痛、发热、贫血、心悸、失眠、便秘、腹泻、恶心、呕吐、脱发、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突发死亡。因此,刘自力博士建议患者:在放、化疗整个过程中,都要配合中医药来进行治疗,经过刘自力博士20余年研究,中药中的地骨皮、玄参、重楼、鸡血藤、紫苏梗、法半夏等几十味药材在消除放、化疗毒副作用,提升患者免疫方面,有效率非常高,“和法治肿瘤”中的药方能有效消除放、化疗引起的胸水、腹水、疼痛、发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等毒副作用,并且有效保护造血功能,防止白血球快速下降。
3: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进入一个“等待”阶段,西医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求定期复查,直至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时再采用相应的治疗。而这“等待”阶段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良好时期。肿瘤的发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与人体的内在环境有关系,每个部位、每个脏腑发生肿瘤都是特定致瘤诱因,因此,刘自力博士的“和法治肿瘤”针对脏腑及肿瘤部位病机特点加以调理改变内环境。最大限度恢复人体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消灭患者治疗后残存在体内的肿瘤细胞或者未能被发现的细小肿瘤细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刘自力博士运用中药中的仙鹤草,黄芪,丹参,香附,郁金,葶苈子,鸡内金,鳖甲等药材提出扶正固本,调五脏,化肿瘤,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注;因每位患者的体质与病情都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疾病的患者,药方也会不同,刘自力博士根据患者情况与体质进行一人一方的药材配伍。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