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美三十七载春去秋来显微镜下绘蓝图鲁
2024/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周年。鲁网淄博频道开展“巾帼心向党·百年竞芳华”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活动,向奋战在淄博市各行各业的女职工们表达节日祝福与美好期望,让纷涌而至的祝福与期盼汇聚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鲁网3月7日讯(记者崔新孝)出生于年的王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在现任岗位工作近四十年,淄博张店人,中共党员,现兼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行业标准化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技术及人工智能联盟(2个)病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一系列荣誉背后是她认真奉献,爱岗敬业,俯身深耕,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最好的体现。
认真奉献爱岗敬业践行初心使命
王新美从年毕业医院,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年主持病理科工作至今。她最常说的就是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那句“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三十七载春来秋去,一直坚守在病理岗位,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与显微镜为伴,以科室为家,医院工作至深夜,看过几十万张切片,牺牲了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班天数长达多天,只为能够为患者出具一份及时、精准的病理报告。在工作中王新美一直秉承敬业乐群、积极进取、自我奉献的精神,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过硬的专业技术,极佳的沟通能力,敢于面对困难的胆识。并且常常对年轻医生言传身教:她认为一个医生最主要是不能只看到显微镜下的切片,时刻记得病理医生面对不仅是切片,更重要的是病人,需要客观谨慎,不能有个人的私心;与病人也需要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需要智慧与技术,更需要温情与博爱。
王新医院病理科联合党支部书记,时时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兢兢业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体党员同志的拥护与尊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组织支部成员“三会一课”学习,时刻领会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
俯身深耕精诚所至筑就病理梦想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过“病理乃医学之本”,一句话体现了病理责任之重大。近年来,王新美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打造鲁中病理诊断中心品牌,不断强化淄博市常规病理诊断中心、分子病理诊断中心、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中心及细胞学筛查中心建设,丰富硬件、软件及相应人员配备,形成鲁中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病理诊断中心。获得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培训基地、淄博市卫生健康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单位、山东省病理质控先进单位、山东省细胞质控评选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她主编与他人合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篇为SCI文章)。主研省市科研项目3项,分获省科技创新二等奖及淄博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与他人合作科研20项,分获淄博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现承担2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计划及7项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年主办的由省人社厅资助10万元基金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分子病理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培训班”,是全省病理唯一主办单位,推动了全省分子病理的开展。年8月主办的淄博国际病理高峰论坛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乳腺肿瘤病理诊断论坛”,极大地促进了省内外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的多学科学术交流,也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了与国内外权威专家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更新理论、开拓视野,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了全省乳腺癌等肿瘤的精准诊治水平。
另外,积极探索“互联网+病理新模式,由于王新美在病理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组织了全省17家医院有关专家积极参与联盟建设,共建共享所研究疾病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队列平台,年由她牵头组建的“山东省乳腺癌基因检测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被山东省卫健委正式发文授予组盟资格,成为科技创新联盟依托单位。王新美始终保持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热情的工作态度、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医生和病人的信任,在显微镜下描绘病理梦想的蓝图。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精准诊疗佑健康。
进入基因时代,虽然大部分病例可以出具一份令临床医师和病人满意的报告,但是仍有病例需要有更先进的技术加以验证或者分类分型。王新美意识到仅仅依靠常规病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工作,更需要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精确诊断。于是开始寻找既能实现精准医疗又能适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性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
玉经琢磨终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分子病理技术操作和诊断经验,大部分病理技术达到省内、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运筹帷幄远见卓识打造鲁中病理品牌
夜晚,高六层的门诊大楼也许只有急诊相关科室和病理科还像白天一样的忙碌。从三十七年前仅有三个人的新建科室,到现在以博士、硕士为主共四十人的人才队伍,科室年工作量达标本数3万余例、PCR数3万余例、免疫组化6万余例、TCT数近2万例、院外会诊6千余例,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等项目均通过国家省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合格率%。拥有国内首批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技术验收合格的PCR实验室,发展成为服务项目齐全,设施设备精良,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的山东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之一,病理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病理科学科带头人王新美,更是对整个鲁中地区病理诊断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在早年物资人才极其匮乏的时期,年仅30岁的她肩承重担,身兼数职。负责病理科管理工作以来,三十七年如一日,对科室管理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思路和格局,对病理诊断质量控制的要求更是“谬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不容有差。做诊断容易,但作出一份准确、完整的病理报告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在她的带领下,病理科尤其诊断组医生对每一份报告逐字逐句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斟酌检查。她坚信,临床医生对病理人的信任正是由一份份精准、细致的报告以及随之而来显著的治疗效果建立起来的。而每当遇到疑难病例,她总是带领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文献资料,各抒己见,经过热烈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为病患作出明确诊断。病理科多年来精准的诊断和优质的服务到了病人和临床医生的肯定和信任,口口相传,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就医会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以医院医院的要求,年6月30日,医院西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位于西院区医技楼三楼的新病理科占地0平米,由细胞病理区、常规病理技术区、分子病理区、诊断区及资料存储区五大区域组成,房间设置之充沛合理,仪器设备之先进精良,在国内病理科中首屈一指,受到了前来参观的国内外专家教授的赞许。年7月淄博市卫健委正式批复依托医院病理科成立淄博市病理诊断中心,使医疗服务辐射全市至鲁中地区,医院诊治水平。
她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打造鲁中病理诊断中心品牌,不断强化淄博市常规病理诊断中心、分子病理诊断中心、远程数字病理诊断中心及细胞学筛查中心建设,丰富硬件、软件及相应人员配备,病理科现有诊断技术40余人,形成人才梯队合理的鲁中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病理诊断中心。荣获首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首批“淄博市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病理质控中心(PQCC)示范实验室”、“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分中心”、“山东省淄博市区域肺癌诊疗中心”、山东省病理质控先进单位、山东省细胞质控评选第一名、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培训基地、淄博市卫生健康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
同时,在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病理科不仅保质保量的完成现有的临床病理工作,而且她带动年轻医师承担高层次的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2项、淄博市科技发展计划1项、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等多项基金和计划项目。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EI论文17篇;主编和参编专著9部,专利8项。曾获得山东省科技创新“二等奖”,淄博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荣誉。真正做到临床科研创新源于临床实践,为解决临床问题而科研创新,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这一临床科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历程。
医院病理科在她的带领下既见证了国内病理的蹒跚起步,也经历着临床病理学的繁荣昌盛,不难想象这一方盛世背后几代病理人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如今,心怀梦想的病理人王新美遵循“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精准诊断”的信念,不仅为病理的光辉历史感到自豪和荣耀,还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的胸怀格局,发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奉献精神,秉承“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的治学态度,守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工匠之心为病理的光荣与梦想接续奋斗,牢记人民和历史赋予病理人的使命,为护佑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