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舜教授呋喹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17-4-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需要接受多线治疗,如三线治疗。

呋喹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血管细胞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通路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呋喹替尼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结果将由陆舜教授在今年举行的WCLC(世界肺癌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发表。

丁香园肿瘤频道有幸在会前邀请到了呋喹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上海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NSCLC三线治疗现状回顾

陆舜教授提到目前国内外的主要指南,包括美国的NCCN和欧洲的ESMO,对于NSCLC三线及后续治疗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由此可以看出NSCLC患者三线治疗选择十分匮乏,存在极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

在过去的近十年,确实有众多针对NSCLC三线患者的临床试验。但早期的第一代小分子抗血管TKI因为自身毒性的缺陷,都无法在肺癌领域使患者生存获益。本次研究中的呋喹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血管细胞内皮生长因子相关通路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由于更高选择性的自身机制特点,其毒性相对较低。除了上述特性外,呋喹替尼还是一个小分子的口服TKI药物,相较于贝伐单抗等大分子静脉用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会更好。

呋喹替尼II期临床试验结果喜人

从呋喹替尼的I期研究中可以发现,呋喹替尼在晚期转移NSCLC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继而进一步开展了随机双盲多中心的II期临床研究。本次II期研究是一个验证性的试验,其主要目的就是证明呋喹替尼作为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能够使患者获益,并且进一步验证呋喹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

陆教授介绍,此次试验是一个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研究,其目标受试者来自国内12家肺癌研究中心,入组的均是经历过二线标准化疗失败的91位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呋喹替尼加最佳支持治疗或者安慰剂加最佳支持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为PFS(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总缓解率、总存活率和安全性。陆教授强调此次试验是一项双盲的研究,研究数据会由独立的数据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排除了研究者的干扰因素,保证了研究数据的严谨,客观和公正。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呋喹替尼II期临床试验结果喜人,完全达到了预期,对于三线治疗NSCLC患者具有明确的疗效。基于II期试验的积极结果,随机双盲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FALUCA)已经开展并仍在入组阶段。FALUCA是一个规模庞大的III期注册性临床研究,计划在全国40多家中心招募多位患者,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个研究。

呋喹替尼未来治疗的展望

陆教授表示,今天谈及呋喹替尼未来在NSCLC领域的地位为时尚早,毕竟才刚刚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如果未来呋喹替尼III期临床试验FALUCA的结果是积极的,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未来的治疗选择上,呋喹替尼的应用空间将有很多可能。

首先,呋喹替尼目前的研究是定位在NSCLC三线治疗中,有望基于充分的临床证据成为一个标准治疗。其次,由于呋喹替尼是高选择性的小分子抗血管药物,可以和许多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在EGFR突变病人当中,联合应用呋喹替尼和EGFR-TKI。此外呋喹替尼也存在从三线向二线甚至一线治疗前移的可能。这一些假设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的证实,目前我们只能说呋喹替尼基于其独特的机制,在未来的应用中有很大的空间。

呋喹替尼II期结果公布拭目以待

据世界肺癌大会(WCLC)的规定,陆教授还不能在会前全面披露试验结果。12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WCLC大会上,陆舜教授将对呋喹替尼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试验设计,包括缓解率、疾病控制率、PFS等在内的试验结果,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等进行全面的介绍。让我们共同期待结果的揭晓。

来源:丁香园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ordou.com/fazz/920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