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安之道优秀病例分享驱动基因阴性伴骨转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zjdy
随着肿瘤治疗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驱动基因阴性的非鳞状NSCLC患者治疗选择仍然有限。直至免疫治疗问世,为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本期将分享一例PD-1单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伴有骨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病例。
本期专家张西教授
医院肿瘤科主任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科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恶性淋巴瘤专科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专科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委员
成都市卫健委干部保健组专家组成员
骆竹媚教授
医院肿瘤科
四川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中枢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肿瘤营养与防治分会专委会委员
成都市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7岁。
主诉:胸闷、胸痛2个月,腰骶部疼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年4月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在外院就诊,胸部CT提示“左肺包块”,患者自行口服中药治疗。年5月出现腰骶部疼痛伴行走困难,出现声音嘶哑,外院腰骶椎核磁提示“骨质破坏”,年6月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否认慢性病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呼吸音稍低,心脏(-),肝脾未扪及,腰骶部多个椎体有压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伴有疼痛。
EOCGPS评分:1分。
肿瘤标记物:CA.U/ml,CA.77U/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4ng/ml,NSE38.24ng/ml。
肺癌八大基因检测:EGFR、ALK、ROS1、RET、NTRK、BRAF、MET、HER2均为阴性。
病理结果:“左肺包块”查见腺癌。抗酸染色(-),PAS(-),Masson(-),Foot(-)。
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MR、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1.左肺腺癌伴骨转移(cT4NxM1,IV期,PS评分1分,肺癌8基因阴性,PD-1表达状态未知);2.重度癌痛(NRS7分)。
图1-1:年6月11日,基线期胸部CT
图1-2:年6月7日,基线期外院腰骶椎MRI
图1-3:年6月7日,基线期外院盆腔CT
治疗经过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以患者如下治疗方案:①替雷利珠单抗mgd1+培美曲塞0.8gd1+顺铂30mgd1-4,q3w;②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③美施康定60mgq12h治疗癌痛;④放疗骨转移病灶。
图2:cGY*10F放疗骨转移病灶
患者经过2周期治疗后,胸闷、胸痛、声音嘶哑好转,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NRS评分:1-2分,可基本正常行走。截至发稿时,患者已用药4周期。
疗效评价:PR。
图3:年8月24日,用药2周期后胸部CT
图4:基线期(左)和用药4周期后(右)胸部CT对比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以“胸闷、胸痛2个月,腰骶部疼痛1个月”来诊,确诊为“1.左肺腺癌伴骨转移(cT4NxM1,IV期,PS评分1分,肺癌8基因阴性,PD-1表达状态未知);2.重度癌痛(NRS7分)”,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予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同时辅以双磷酸盐及放疗治疗骨转移、美施康定治疗癌痛。
患者经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治疗2个周期后,胸闷、胸痛、声音嘶哑好转,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NRS评分从治疗前的7分降至1-2分,患者基本可以正常行走。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左肺靶病灶明显缩小,骨转移灶较前缩小,总体疗效评价达到PR。截至发稿时,患者已用药4周期,仍在持续获益中。
专家点评年,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所有癌症之首[1]。晚期肺癌患者多并发骨转移,大约有30%~40%的肺癌患者晚期会并发骨转移[2]。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多位于长骨、脊柱、肋骨和盆骨,且极易造成多种严重后果如病理性骨折、疼痛以及脊柱压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就显的尤其重要。
本例患者伴有骨转移,同时伴有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疼痛数字评分(NRS)达到7分,已属于影响睡眠的中度疼痛。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3]。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技术提高,肺癌的治疗进入到精准靶向治疗时代。然而,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当下大热的靶向药物治疗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因此,本例患者仍需寻觅更适宜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4]。PD-1单抗等免疫靶点抑制剂(ICIs)可以通过负性调节免疫信号通路,降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T细胞活性,将肿瘤细胞识别为“非自身”抗原,并将其与“自身”抗原区分开。已有研究发现,未经治疗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包括PD-L1表达阴性患者,均能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5]。
一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癌多队列II期研究(RATIONALE)显示[6],非鳞癌队列中ORR达到43.8%,DCR达到93.8%,且不论PD-L1表达水平均可获益,中位PFS为9个月,尽管中位OS尚未达到,但18个月OS率高达74%。
一项针对未经系统治疗的、且不携带EGFR突变/ALK易位的、IIIB期或IV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重磅研究——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国非鳞状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NSCLC,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6%)、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7vs7.6个月)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8.5vs6.0个月),还可使57%的患者达到客观缓解(ORR),对比化疗组37%的ORR,获益患者增加一半以上。同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方案的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为63%,其中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者仅为31%,而化疗对照组则为46%,安全性良好。
替雷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对IgG4的Fc段进行了特殊修饰的抗PD-1抗体药物,避免了Fc段与FcγR效应细胞的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从而避免T细胞消耗,增强了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此外,替雷利珠单抗Fab段具有独特的抗原结合表位,对PD-1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KD=0.15nM),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抗肿瘤效应[8,9]。本例患者经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均明显好转,总体疗效评价即达到PR,起效较快。值得庆贺的是,患者在免疫联合用药2周期后,腰骶部疼痛也明显缓解,可以基本正常行走,患者的癌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患者目前仍在治疗持续获益中,整体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可控,显示出替雷利珠单抗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NSCLC患者,尤其是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ChenW,ZhengR,BaadePD,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J].CACancerJClin,,66(2):-.
[2]IlaiaRoato.Bonemetastases:Whenandhowlungcancerinteractswithbone.World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3]Noauthorslisted.Painmanagementforpatientswithcancer[J].CACancerJClin,,68(3):-.
[4]GalluzziL,VacchelliE,BravoSanPedroJM,etal.Classificationofcurrentanticancerimmunotherapies[J].Oncotarget,,5(24):-.
[5](KEYNOTE-)GandhiL,etal.NEnglJMed.May31;(22):-.
[6]ZhijieWang,etal.CSCO;JunZhao,etal.ASCO.
[7]RATIONALE.ESMO.
[8]DahanR,etal.FcγRsModulatetheAnti-tumorActivityofAntibodiesTargetingthePD-1/PD-L1Axis.CancerCell.;28(3):-95.
[9]ZhangT,etal.Thebindingofananti-PD-1antibodytoFcγRΙhasaprofoundimpactonitsbiologicalfunctions.CancerImmunolImmunother.;67(7):-.
扫码